“我在工作以外的想法很少。基本上,能来家里工作的家人,工作以外的想法都很少。”
拥有鞋服品牌斯凯奇(Skechers)在中国、东南亚和韩国业务的香港联泰集团,今年迎来创立60周年。集团第三代、执行行政总裁陈孝殷近日接受《联合早报》专访,谈到业务与接班,点出集团长青的原因。
联泰集团由陈守仁博士于1965年在香港创立,发展至今,业务涵盖制造、零售、旅游、渔业、房地产。其中,零售是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陈孝殷是陈守仁博士的长孙,2004年加入家族企业,2008年起协助斯凯奇在中国建立零售与供应链体系,2021年出任集团执行行政总裁。截至去年底,斯凯奇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近3500家门店,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三大运动鞋品牌。
陈孝殷说,联泰的第一桶金其实来自菲律宾,后来辗转至美国关岛和塞班岛(Saipan),又回到香港,再回到中国大陆。家族企业能在如此宽广的时间与地域跨度中屹立不倒,关键在于一以贯之的企业文化——诚信勤奋。
回顾在家族企业的二十余年,陈孝殷感慨,自己从国外金融行业归来,不缺理解力和分析力,但从爷爷和叔父辈那里,领悟到坚韧的品格,学到宝贵的经验,并开阔了视野。“家里的平台确实给了我很多。”
诚信勤奋是爷爷的座右铭,它既是家风,也是联泰最重要的价值观。“如果要说联泰最大的特色,我认为是我们的家风和企业捆绑,而企业又和社会深度连接。”
家企绑定的特质,让用人尤为关键。要“举贤不避亲”,又不能任人唯亲,同时要兼顾家族情分与和睦,是不小的考验。
不是每个家人都能进入家族企业
陈孝殷有自己的用人原则。“不管家人、外人,低调踏实是必须。作风不够踏实内敛,那可能跟我们家合不来。”
至于家族中个性张扬高调的后辈怎么办?他笑说:“不是每个家人都会进家里工作。”
爷爷和爸爸曾为后辈进入家族企业立下三大门槛:必须在外工作三年以上;必须在某一行业有明确专注;还需一位叔伯推荐。这还不够,家族后辈回归家族企业时,须通过由叔父辈和几位信任的长辈组成的“长老会”考核。
2004年,陈孝殷在投行工作三年后,因家族企业有上市计划,被爸爸和叔叔“征召”,回到联泰。
运作上市对投行出身的他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难的反而是实业。上下游管理、材料采购、排产计划、工人调度、质量把控……相比投行的数字游戏,纺织厂、供应链的挑战更直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吃苦。
为了解实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首先在东莞的工厂工作了四年。
吃苦的训练从小就已经开始。中学时的暑假,在“放个鸡蛋在马路上就能烤熟”的酷暑下,父亲就带他去广东番禺、东莞的工厂走走看看。吃饭就在员工食堂,不去酒店。
陈孝殷说,联泰通过纺织进入零售业,开始斯凯奇业务,后来又引进其他品牌。自己比其他零售品牌的优势,恰恰是对工厂的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那四年历练。
“因为在工厂待过很久,我很清楚衣服的成本,对供应链也更敏感,知道怎么利用工厂配合零售快速做反应,控制库存。”
不追风口 用好供应链和零售牌
集团到了第三代,仍然守着纺织业和服装生意。至于为何不投身于更“炫”的新兴行业,陈孝殷的回应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他举例:“如果我是个中餐厨子,我不会因为西餐很好赚,就转做西餐。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积累。供应链和零售是我们家有的牌,这张牌一定要用的。”
但这不意味着背负历史包袱,因循守旧。近年来,陈孝殷大力推动联泰成衣制造工业转型、领导东莞产业园“工改工”(把老旧厂房升级转型),同时推动零售业务“引进来、走出去”。
联泰东莞产业园经重建、扩建、改造后,将由现在的24万平方米提升到50万平方米,打造大湾区一流的产业园区。
陈孝殷说,“工改工”最主要是为了吸引国际设计人才,园区引入了设计办公室及配套生活休闲设施。“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要让韩国、美国的设计团队都能来东莞待得住。”
他提倡像科技公司那样扁平化管理。“联泰在用人上很大胆,不保守,放得开。这里没有老大,有想法就讲,我听得进去;我不同意,我会和你辩论。”
对于如何在自己这代把家族企业推向新高度,他认为,把中国的专业能力搬到海外,是很大机遇。
“中国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产品,缺乏的是对海外市场和渠道的认知。而这恰恰是我们有的。”
联泰早年在菲律宾的纺织厂高峰期雇佣4万人,曾是当地最大雇主。“我们对东南亚社会的连接和了解很深。”
他说,如今很多中国企业要出海,把供应链转到东南亚,难点不在于工厂,而在于复杂的政府关系和社会资源,这正是联泰的优势。
2019年,联泰与安踏成立合资公司,联泰负责安踏在东南亚的销售。“安踏有很强的产品能力,但我们更熟悉当地关系,在全球有很多海外资源。这对中国品牌出海非常关键。”
谈及斯凯奇,他看好东南亚电商潜力。当前区域年销售额约3亿美元(约3亿9000万新元),电商仅占不到6000万美元。“如果能把中国的电商经验带过去,翻一倍没问题。”
家族每周聚餐一次 孩子不一定进家族企业
和陈孝殷对话时,他正在泰国出差。他语速很快,滔滔不绝,很接地气。他隔着屏幕透出亲切感,每讲一段,总会先喊记者的名字,像是相熟的朋友。
勤奋,节俭,写在爷爷的家训里,是企业价值观之一,也是陈孝殷提到多次的词。他大部分时候穿一身斯凯奇,自认没什么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工作、大家族、小家庭管好,已经没有多余时间,就不会想着要画个画,或者写首诗。”
他说,爷爷生于1930年,16岁离开中国谋生。勤奋不是为了创事业,而是为了活下来,所以把节俭看得很重。到了自己这一代,在企业管理上也继承这一点,“把钱看得很紧”。
联泰家族每周都会聚餐一次,加上孩子约40人。“忠诚处世,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修身立志,自勉自强。同心合力,共创基业。服务社会,显祖荣宗”的家训,孩子们都会背诵。
陈孝殷有三个女儿,被问及如何教育孩子,他说,有些家族传统保留了,如生活勤俭简单。有些则被淡化,如必须去工厂历练。
作为接班人,他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进家族企业。“这世界变化太快,多年前大家不会想到虚拟是一个行业,游戏是一个行业。我希望女儿有机会学不同的东西,做她们有兴趣的事。”
事业发展到哪 慈善就跟到哪
陈守仁博士是著名慈善家。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在多地成立陈守仁基金会,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信念根植于企业文化。
如今,这份精神由第三代延续。联泰集团旗下海天地悦旅集团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陈守仁博士的孙女苏陈诗婷,同时担任主席办公室首席行政官,以及陈守仁基金会执行总监。
她在美国酒店市场营销业工作近十年后,2017年回到家族企业,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与酒店业务,促成了海天地悦旅的成立,并于201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掌管主席办公室的她说,95岁的爷爷至今仍关心集团业务,但把更多时间放在慈善事业上。“爷爷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三餐吃不饱的时候就有慈善的心。出国打拼前,他就想着如果赚钱,要回来帮助社会。”
陈守仁博士曾说“事业发展到哪里,慈善也跟到哪里”。伴随集团业务足迹,联泰慈善项目遍及中国大陆、香港、塞班与关岛。他尤其热心教育,长期资助北京大学、国立华侨大学、泉州一中等,并在香港捐资保良局陈守仁小学,还在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与城市大学设立奖学金。
“爷爷做企业很拼,做慈善也一样拼。”
这份慈善传统,在后辈中得以传承。苏陈诗婷发起“联泰慈善月”,已连续举办三年。每年5月至6月,她鼓励集团各地全体员工抽出一两个周末,探访养老院或陪伴特殊儿童,身体力行参与公益。
生活克俭,却慷慨助人,刻在家族基因里。苏陈诗婷也以家训教育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优渥,但哥哥穿过的鞋,弟弟还是要接着穿。“作为第三代,我要把这些理念继续传递给第四代,推动家族文化,让联泰成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企业。”
【本系列由大华银行呈献,三之三】
我们期待成为您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与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