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58次来几内亚了。”
全球规模最大绿地铁矿项目——西非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铁矿投产前夕,《联合早报》在当地专访项目主要推手、韦立国际集团创始人孙修顺(61岁)时,他提起往返几内亚的次数。
韦立国际是总部设在新加坡的多元化跨国企业,从航运业务起家,如今是全球最大铝土矿海运商,所属的西芒杜赢联盟(Winning Consortium Simandou,简称WCS)领衔开发西芒杜铁矿,获全球广泛关注。
几内亚距离新加坡1万2900公里,往返没有直航,旅程至少22个小时。
西芒杜铁矿能影响全球供应格局
孙修顺说,他每年按计划出差几内亚四次,再加上临时的,一年来七八次。“就算人在新加坡或中国,每天95%都是在做几内亚的事。”
目前,全球铁矿业总值2800亿美元(3647亿新元),生产掌握在几家跨国企业手里,包括总部位于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力拓(Rio Tino)、澳洲的必和必拓(BHP Group),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等;中国则是全球最大铁矿进口国,炼制钢铁用于建筑业、航运业、制造业等。
随着新铁矿投产,孙修顺说,它能为市场增添高品位铁矿供应、更多的铁矿选择、让供应方更多样化,从而影响全球铁矿供应的格局。
合作方:这是要人命的事
对孙修顺而言,这也是他迄今遇过体量最大、成本最高的项目。
2019年,他是在完全没铁矿发展和经营经验的情况下,开启这个被搁置超过20年的巨无霸项目。早在1997年,力拓便获得几内亚政府授予的西芒杜铁矿勘探权,其后取得部分开采权,但受政治、基础设施,以及合作纠纷等多重因素影响,项目迟迟未启动。
一开始,孙修顺总遇到业内的轻视。“人家压根没当回事,认为你一个做铝土矿的,还想去做铁矿,还是那么大的矿,怎么有能力?”。
合作方也直言,这会是一桩“要人命的事”,多年来就连资源充足、经验老道的西方矿业巨头都没成功开发过,凭民企一己之力,实在太难。
不过,孙修顺笃定风险可控,表示当年在几内亚做铝土矿艰难都能做成,西芒杜铁矿也可以,实在做不了就不做。获合作方和公司内部全力支持后,他与团队详实准备“有十大箱子的材料”,成功击败西方竞争对手,标得北矿区。
第一次去矿山“连腰都找不着了”
随后六年的发展,一点也不容易。
孙修顺回忆起第一次去矿山时,先乘飞机到最近城市康康(Kankan),再换车,在近200公里“一片水一片土”的红土路上,颠簸九个半小时,晚上10时才抵达营地,下车时“连腰都找不着了”。
他的项目团队,前往西芒杜乡镇达马罗(Damaro)落地第一批物资时,出动17辆卡车,整整开了17天才抵达营地,期间“员工睡在车上、吃在路边。”
他说:“这种艰苦已过去,但回味起来,也是一种乐趣。”
六年是漫长等待
外界看来,这个开发成本232亿美元(约300亿新元)的项目横跨矿场、铁路和港口,六年里投产令人啧啧称奇,孙修顺反倒觉得这个过程太漫长。
2021年9月,几内亚发生军变,推翻时任总统孔戴,由职业军人敦布亚领导过渡政府执政至今。动荡的政治,为项目增添变数。
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孙修顺坚持继续建设关键的铁路隧道和60多米高桥墩,因为“如果停下来,即使之后有资金,项目也不可能快速完成”。
就这样,孙修顺一边建设一边谈判,与新政府和其他参与财团谈判两年半。他说:“这个过程很漫长、很憔悴,把我的锐气和激情都耗尽了”。
等到去年6月,全球产量最大钢铁公司中国宝武钢铁与西芒杜赢联盟完成项目股权交割,铁路港口建设工程已过半。随着充裕资金涌入,工程全面滚动,在一年半里迅速建竣,终于在今年11月11日正式投产。
他说:“我在铁矿方面是门外汉,没做过铁矿贸易,也少做铁矿运输。我是一个外来者,推动了一个铁矿的重大项目。”
打算发展工业园和修船厂
对他而言,项目建成只是第一步。为全球带来稳定的铁矿供应、带动几内亚本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确保环境恢复也是重要课题。
孙修顺女儿今年19岁,刚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主修环境工程。他曾开玩笑对她说:“你爹破坏环境,你去修复。”
他坦言,开发矿山肯定对环境有破坏,但他有责任将影响降至最低,尽力恢复环境原貌。
此外,孙修顺还有其他打算,因为“几内亚落后,除了矿业开发,其他什么都没有。”
他的下一步是在当地建氧化铝厂,并借力新加坡经验,以10年到20年为目标,打造工业园区,还计划在沿岸打造修船厂,满足西非巨大的航运需求。
他说:“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能够成功,但可以一步步往前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