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与马士基(Maersk)合约纠纷的海庭(Seatrium)仍会按照合约如期完成项目,并于明年交付。
海庭总裁王能耀星期四(11月13日)在第三季业务报告发表会上,透露上述信息。他指出,集团会在明年1月完成为马士基海上风电(Maersk Offshore Wind)建造的海上风电安装船。
他说:“我认为,除了维护我们的法律权益,首要任务是完成项目,这才能(与马士基)进行有意义的商谈。”
这份合约是由子公司海庭能源(国际)(Seatrium Energy (International) )前身胜科海事浮动平台与浮动装置(Sembcorp Marine Rigs & Floaters)于2022年同马士基签署,价值约4亿7500万美元(约6亿1700万新元)。
根据合约条款,马士基须支付20%首期款,剩余80%在项目交付后支付。这是海庭成立前,最后一份采用这类付款条款的合约。
马士基上个月向海庭发出终止合约的通知,但项目已完成98.9%,海庭承担了大部分建造成本,却只收到20%款项。这起合约纠纷将在伦敦进行仲裁。
王能耀说,若马士基拒绝支付尾款,海庭届时将评估这对集团的影响。
海庭:稳步迈向营收100亿至120亿元目标
海庭星期四开市前发布业务报告。集团第三季的订单情况良好,截至2025财年第三季的净订单总额为166亿3800万元,交付日期直到2031年。
集团指出,正稳步迈向2028财年的财务目标,即营收达到100亿至120亿元,以及息税折摊前盈利(EBITDA)突破10亿元。
王能耀说,全球对能源基础设施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不仅受到人口增长推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运算也需要大量电力。此外,美国政府政策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让各国更重视能源供应稳定性。
海庭正极力争取市面上大约总值190亿元的油气项目合同,而岸外风能项目的需求良好,尤其在亚洲和欧洲。
“我们从当前环境中发现许多商机。当然,海庭的主要任务是凭借生产复杂产品的能力,以及能源产品解决方案供应者的优势,保持行业领先。”
集团的维修与提升业务表现稳健,已完成47项维修与提升工程,包括12艘液态天然气运输船的工程。
海庭早前宣布脱售美国的船厂和两艘平台支援船(Platform Supply Vessel),总售价为1亿4000万元。集团透露,这些项目出售后,每年节省3000万元的营运成本。
花旗银行分析师卢希拉多(Luis Hilado)指出,海庭订单量增幅不大,第三季只赢得一份合同。尽管管理层说多个项目已接近最终商谈阶段,但卢希拉多认为,何时达成协议仍取决于客户。
他补充说,海庭股价短期内可能维持窄幅波动,直到海庭与马士基的合约纠纷明朗化,或集团接到更多订单。他维持对海庭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65元。
海庭股价星期四上升0.93%,报2.1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