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将与志同道合的贸易伙伴携手,通过更迅速、更协调的方式应对重大供应链风险与潜在中断,同时推动在国际贸易政策上的合作。各国也将在数码化、贸易规则与科技领域加强协作,共同把握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新机遇。

13个国家星期二(11月18日)在首届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Future of Investment and Trade,简称FIT)部长级会议上签署一项关于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宣言。我国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宣布,邻国马来西亚和南美洲国家巴拉圭也正式加入FIT。

这项合作伙伴关系是在今年9月16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博士(Ngozi Okonjo-Iweala)的见证下正式建立。

颜金勇强调,FIT并非意在取代世贸组织,而是对它的工作进行补充。“我们的工作表明,中小型国家完全有能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积极发展”。

新加坡与新西兰、瑞士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同担任FIT的四个召集国。新加坡是首个协调伙伴,并将于2026年中期把这角色移交给新西兰,下一次部长级会议届时也将在奥克兰召开。

延伸阅读

我国同13个中小规模经济体 建立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我国同13个中小规模经济体 建立未来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首届新加坡与文莱联合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召开 两国加强四大战略领域合作
首届新加坡与文莱联合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召开 两国加强四大战略领域合作
图中(左起)瑞士经济事务国务秘书雅提达(Helene Budliger Artieda)、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Todd McClay)、我国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以及阿联酋外贸国务部长萨尼泽尤迪(Thani bin Ahmed AI Zeyoudi)。这四国是FIT的召集国。(李冠卫摄)
图中(左起)瑞士经济事务国务秘书雅提达(Helene Budliger Artieda)、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Todd McClay)、我国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以及阿联酋外贸国务部长萨尼泽尤迪(Thani bin Ahmed AI Zeyoudi)。这四国是FIT的召集国。(李冠卫摄)

其余成员国包括文莱、智利、哥斯达黎加、冰岛、列支敦士登、摩洛哥、挪威、巴拿马、卢旺达和乌拉圭。

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秘鲁、菲律宾和泰国以观察员国身份参加了这次在新加坡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伊维拉博士则以线上方式参加会议。

三大新工作方向 助成员国把握经济机遇

颜金勇说,各成员国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我们启动了三个新的工作组。这包括推进数码化和无纸化贸易;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以及利用科技。这些工作方向将帮助成员国应对新兴挑战,把握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的机遇。”

颜金勇也说,贸易对新加坡而言至关重要,贸易额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倍以上。

“作为一个小型开放型经济体,我们仍从根本上依赖全球贸易流动,并须保持对国际经济的开放。这使得我们特别容易受到全球贸易体系动荡的影响。”

因此,新加坡是FIT的坚定支持者,“它为我们这样的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联系,共同致力于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并为积极的贸易发展做出贡献。”

颜金勇说,新加坡去年以来便开始与召集国探讨相关计划。各国接下来会继续共同努力,取得切实可行的成果以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签署非约束性合作方案 应对供应链中断 

根据会上发布的供应链韧性宣言,各成员国承诺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供应链中断所带来的风险。

宣言指出,成员国应维持开放、多元、具竞争力和韧性的供应链。各国也承诺避免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包括出口限制、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并推动国际贸易政策合作。

不过,这份宣言不具法律约束力。16个FIT成员国中,有13个签署了宣言。摩洛哥、卢旺达和巴拉圭没有签署。颜金勇表示,这体现了FIT内部的灵活结构。

在措施方面,参与国将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交流关键物资的生产情况,并在发生重大供应链中断时实施一系列措施。

这包括考虑减免相关物资的关税、避免不必要的出口禁令、加快港口通关流程、实施具透明度的应对措施以及协调联合响应计划,并及时通报供应链恢复情况。

优先推进已有倡议 不排除吸纳更多成员国

针对未来是否有更多志同道合国家会加入这一计划,颜金勇回答《联合早报》的提问时透露,已经收到一些问询和意向。但他说,是否接纳新成员国仍需进一步商讨。

此外,非FIT成员国也可以参与各项举措,只要获得75%成员的批准即可。颜金勇也说,各国将先审查目前各项倡议的进展,并可能在下次会议时讨论吸纳成员国的问题。

他说:“我们的成员国数量并未固定。我们当然希望更多国家有兴趣加入,但也不打算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成员国组织,因为我们希望继续专注于中小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