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批发贸易业由萎缩转为扩张,今年第三季国内批发销售额同比增长0.6%,而上一季曾下跌12.3%。若剔除石油贸易,同比仍下滑2.1%,但较上一季6.5%的跌幅已有改善。
分析师指出,批发贸易回暖主要受人工智能(AI)热潮带动的电子需求推动,但后续走势仍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及AI需求能否持续。
新加坡统计局星期四(11月20日)发布的批发贸易指数显示,经季节调整后,第三季国内批发销售额环比增长7.3%,扭转了上一季3.1%的跌幅;若不包括石油贸易,则环比上升3.9%。
分领域来看,一般批发贸易和其他批发贸易行业增幅最大,分别同比增长19.7%和18.8%,主要受商品、农产品及服装产品需求增加带动。电信与电脑行业也因电脑硬件及周边设备销售上升而增长13.0%。
相反,化学品与化工产品批发销售同比收缩39.6%,船舶物料供应与船只添油业下跌18.9%,金属、木材与建筑材料行业下跌17.4%。
在海外批发贸易方面,第三季出口额同比下滑5.1%,跌幅低于上一季的6.2%;若不包括石油贸易,则同比增长2.8%,高于上一季的1.3%。
分领域来看,金属、木材与建筑材料行业海外销售因金属销售减少而下滑13.6%,石油与石油产品行业则因油价走低下降13.3%。电子部件行业海外销售同比大幅增长41.0%,受持续高需求推动。
分析师:AI推动的需求支撑批发贸易
中国银河证券新加坡经济顾问宋生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不包括石油的海外批发销售额增长,主要来自电子部件需求。“尽管外界仍担心特朗普政策及美国贸易关税,但AI驱动的需求显然推动了产品贸易,在过去两个季度中尤为明显。”
他认为,全球科技带来的需求一直保持韧性,而国内需求则更谨慎。“剔除石油后,第三季国内批发贸易仍略有收缩。对于美国政策对国内贸易的潜在影响,行业持谨慎态度,但在对外贸易方面,AI热潮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明显支撑。”
马来亚银行经济师蔡学敏受访时指出,批发贸易数据与非石油国内出口及转口情况一致,主要由电子产品推动。
他说:“制造业和出口正受益于AI资本支出热潮,这刺激了晶片、服务器和其他电子部件订单。半导体不受特朗普对等关税影响,同时新加坡建筑业活动回暖,也支撑国内工业及建筑机械批发销售。”
展望未来,蔡学敏预计2026年AI相关电子产品需求仍将强劲,旺盛的外部需求,将继续支撑制造业和批发贸易部门。
但宋生文提醒,国内市场的韧性仍取决于全球经济前景。他说:“第四季的贸易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I投资热潮,以及晶片和特定组件需求能否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