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在检讨分层地契法令(Land Titles (Strata) Act)下的集体出售政策与法规,可能会降低业主同意门槛,从而让更多老旧项目顺利集售。
律政部在回复《联合早报》时说:“我们会持续检讨政策和法规,以支持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
律政部指出,检讨范围包括分层地契法令下的集体出售制度,目的是推动城市复兴,同时确保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业主权益。
“我们与包括业主、发展商、房地产顾问、行业协会、产权转让律师和学者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并收集反馈。我们会认真考虑各方意见,并在改革方案制定完成后公布。”
根据当前法规,屋龄超过10年的项目,集体出售需要至少80%的业主同意;而屋龄不足10年的,需要90%同意。
分析师:检讨集售制度正当其时
分析师认为,适度调整政策会更易推动集售,但未必能立即使低迷的市场活跃。
瑞联(橙易—宜迪)集团总裁沈振伦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检讨法规对相关从业者有利。“如果政府希望依靠私营部门推进城市更新,就必须提高效率。一些老旧项目设施陈旧,但难以达到业主同意门槛,使集售难以推进。”
合登亚洲投资销售总监连镛智也认为,在许多私宅日渐老化的背景下,检讨集售制度、降低老楼盘的同意门槛正当其时。
我国集售市场近年持续低迷,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共10个集体出售项目推出,只有三个成交。
此前,文华园(Mandarin Gardens)、布莱德景(Braddell View)和海皇阁(Neptune Court) 等多个项目,曾因未能获得八成业主同意,而无法展开集售计划。
沈振伦指出,如果降低同意门槛,对以前尝试集售但同意率略低于80%的老项目是一种鼓励。但他也说,业主同意只是第一步,最终是否能成功仍取决于发展商是否愿意收购土地。
连镛智分析,集售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商更为谨慎。土地价格高企,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负担重,建筑成本上升增加整体项目风险,此外,卖方心理价与发展商可接受价格存在落差。
即便业主通过 集售也未必顺利
近期市场案例也显示,即便获得业主通过,集售也未必顺利。今年7月第三度推出集售的乐洋村(Loyang Valley),2018年首次集售未获八成屋主同意,2022年虽获同意,但无人竞标。
最近一次成功的集售交易是汤申景花园(Thomson View),它在过去18年间五次尝试集售,去年达成交易后,又因六名屋主反对被叫停,直到今年10月才完成收购。
连镛智说:“发展商目前更倾向于投标政府售地计划地块,因为与集售相比,它流程明确、时间表清晰、招标条件透明,且法律不确定性低。”
至于除了调整屋主同意门槛,政府还能如何推动集售市场,沈振伦认为它能做的有限。“我不认为政府可以非常深入地干预,因为这是市场的作用。交易成功是因为好地段或好价格,集售市场非常现实。”
尽管集售市场仍具挑战,但分析师都认为,地段优越、定价合理的集售项目仍将吸引发展商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