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银行正进入一场关乎生存的转型赛跑,业务盈利持续增长,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利息收入,同时需要加强人工智能应用。

据埃森哲(Accenture)调查数据,能够有效扩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应用的银行,未来三年有望实现高达三成的生产力提升、600个基点收入增长以及300个基点的股东回报率改善。

不过,它的调查显示,真正有能力实现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驱动业务重塑的银行,仅占亚太区的10%。

埃森哲在近期的一场线上会议指出,东南亚银行盈利增长折射出转型成果。以新加坡银行为例,2024年盈利增长10%,主要是由于非利息收入增长16%所推动。这也远超净利息收入的3%增幅。

东南亚消费者行为正改变 超四成已选数码银行为服务渠道

与此同时,消费者行为在悄然改变,超过四成的东南亚客户已选择数码银行作为主要或次要服务渠道,八成以上客户更希望使用人工智能助手来管理个人财务。

延伸阅读

星展:AI今年料创逾10亿元经济价值
星展:AI今年料创逾10亿元经济价值
大华银行与埃森哲合作 携手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户体验
大华银行与埃森哲合作 携手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户体验

不过,信任始终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隐形边界。调研显示,六成左右的东南亚消费者对隐私保护感到担忧,七成对个人数据安全表示不放心。对此,埃森哲提醒,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提是建立客户对银行的信任。

埃森哲跟着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新的增长杠杆,而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调研显示,东南亚银行对五大关键业务环节投入最高:反欺诈管理、支付、投资顾问、客户尽责调查以及信贷审批。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引领银行探索数码孪生、智能代理、自动化文档管理等全新应用场景。

整体而言,埃森哲说,面对双重变革,盈利结构重塑与科技生态的再造,东南亚银行既要把握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效率与服务升级机遇,也需直面监管与信任挑战。这场人工智能主导的银行业转型,不在于“取代”,而在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