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重拳虽“无差别”,经济体应对的能力和竞争力却“有差别”。

野村证券(Nomura)整理数据显示,亚洲出口商吸收约五分之一的关税成本、把其余成本转嫁给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其中新加坡作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吸收约23.2%的关税成本。

这份星期五(9月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1月份至7月份美国进口与亚洲出口价格指数后发现,亚洲经济体有三个吸收关税成本的层级。像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简称NICs),拥有先进制造业和高价值出口,具备较强成本吸收能力,吸收超过20%关税成本。

拥有较强市场定位的经济体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吸收的关税成本少于10%,因为它们很大程度地能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另一方面,亚细安整体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因缺乏盈利率弹性,把关税成本大多转嫁给进口商和消费者,吸收关税成本近乎于零。  

延伸阅读

金管局经济师调查:新加坡全年增长预测从1.7%上调至2.4%
金管局经济师调查:新加坡全年增长预测从1.7%上调至2.4%
中华总商会调查:三成新加坡企业料今年营收萎缩
中华总商会调查:三成新加坡企业料今年营收萎缩

行业趋势同样呈现分化态势。一些领域如汽车(日本、韩国)、半导体及电子产品(新工业化国家)、刀具与手工具(中国)、化工产品(韩国)、铝制品及金属制品(中国)等,出口价格都出现下滑。与此同时,纺织品(亚细安)、药品(新加坡)、电气设备(中国、韩国、日本和泰国)、汽车零部件(韩国、日本)、珠宝首饰、基本金属等领域的出口价格则上扬。  

新加坡英国和澳洲拥有关税优势

另一方面,汇丰(HSBC)发布的一份亚洲图表周报指出,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台湾享有低于10%平均有效税率(average effective tariff rate)。这比8月初新公布的基准关税(baseline tariff)来得低,因为各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协议,考量了目前豁免关税的项目。 

比如,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商品的很大一部分是半导体,这个产品目前豁免关税。所以马国的基准税率高达19%,但目前只面临5%左右的平均有效税率。

汇丰报告指出,平均有效税率能看出关税对一个经济体的出口影响有多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但是,这存在颇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目前豁免的商品,将来仍有可能面临更高关税,例如美国正在探讨的药品、家具和半导体。

排除目前豁免但未来可能被课税的少数行业,从更好地反映当前关税面貌的基准税率来看,新加坡、英国、及澳大利亚的税率比中国低20个百分点,报告将差值视为新加坡、英国和澳洲拥有的“关税优势”(tariff advantage)。

实际有效汇率也是要素

除了关税加剧成本、影响经济体的竞争力外,汇丰报告指出,汇率波动也是评估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其中,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简称REER)是比较有用的综合指标,因为它反映了经济体与贸易伙伴之间,在汇率和通货膨胀方面的变化。

比如2023年8月以来,REER强劲升值的经济体有英国、台湾及马来西亚;大幅贬值的则有印度、韩国及印度尼西亚。汇丰认为,“关税风暴”后,相对于中国大陆,英国、台湾和马来西亚这三个经济体竞争力被削弱;印度、韩国及印尼的经济体竞争力则变强。

不过汇丰提醒说,从更广角度来看,尤其在考虑了通胀差异的情况下,汇率波动会大幅削弱关税政策对一个经济体构成的优势或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