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聚焦两只美股,帮助投资者掌握最新个股动向与市场信息。
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代码:DIS)
52周最高:124.69美元
52周最低:80.10美元
最后闭市价:105.80美元(-1.68%)
娱乐巨头迪士尼在星期四(11月13日)盘前发布的第四季度盈利超出市场预期,但在娱乐业务受电视网络和疲软的院线电影业务拖累的情况下,它的季度营业额却不达标,导致股价当天下挫超过7%。
根据迪士尼截至今年9月27日的第四季业绩报告,营业额比去年略低,计224亿6000万美元(约291亿7000万新元)。集团净利是14亿4000万美元,约每股盈利0.73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亿6400万美元净利,以及每股盈利0.25美元的两倍多。剔除一次性项目后,迪士尼每股盈利1.11美元。
市场分析公司LSEG之前收集到的分析师平均预测是营业额227亿5000万美元,每股盈利是1.05美元。以这两个业绩上下线指标来看,虽然每股盈利超出预期,但是营业额令市场失望。
迪士尼也宣布,集团计划提高股息,并会把2026财年的股票回购额计划翻一倍。
在评估业绩时,迪士尼首席财务官约翰斯顿(Hugh Johnston)说 :“总体而言,我们是以强劲的势头结束这一年。”
不过,他指的是公司的流媒体和体验业务而已。
集团另一厢的院线电影收入下滑,让迪士尼娱乐部门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少6%,达102亿美元。不仅如此,迪士尼和谷歌之间的传输纠纷还未解决,因此自10月31日起,包括ESPN在内的迪士尼电视网络,已无法在谷歌旗下YouTube TV(付费电视套餐的流媒体提供商)上观看。
集团旗下的ABC广播网和FX等付费电视频道在内的电视网络广告收入也受影响。迪士尼高管们说,部分原因是政治广告收入下降;这方面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000万美元。
消费者不续签电视配套的趋势持续,迪士尼的有线电视网络的营运盈利下降21%至3亿9100万美元,流媒体业务的营运盈利则增长39%至3亿5200万美元。迪士尼流媒体服务价格收费增加,更带动部门收入增加。
首席执行官艾格(Bob Iger)说,流媒体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增长。全年营运盈利达13亿美元,比公司最初预期的要高出3亿美元。“考虑到三年前我们的流媒体业务还亏损40亿美元,这的确是一项重大成就。”
迪士尼旗舰流媒体服务Disney+截至第四季新增380万付费用户,总用户数达1亿3160万户,Hulu的用户则有6410万户。迪士尼目前还在继续把在今年早些时候完全收购的Hulu节目,逐步整合到Disney+平台中。
此外,迪士尼也将效仿竞争对手网飞(Netflix),从下个季度开始,停止提供用户相关数据。也就是说,这次是迪士尼最后一次公布旗下流媒体服务(包括Disney+和Hulu)用户资料。
至于迪士尼的体验业务板块,包括主题公园、度假村、邮轮以及消费品等,它的收入增长6%,达87亿7000万美元;营运盈利则增长13%,达18亿8000万美元。
特斯拉(Tesla Inc)(代码:TSLA)
52周最高:488.54美元
52周最低:214.25美元
最后闭市价:404.35美元(+0.59%)
根据星期三(12日)提呈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美国“女股神”凯西伍德(Cathie Wood)旗下的旗舰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已卖出它在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持有的部分股票。
方舟投资通过旗下ARK Innovation ETF和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出售总数计7万零474万股的特斯拉股票。特斯拉股价当天闭市报430.60美元,下跌2.05%。如果以闭市价计算,交易总值约3030万美元。
最近有报道称,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继续下滑,在10月份,它的交货量同比下降36%至2万6000辆。开年至今,特斯拉的交货量已下降约4万辆,使它很可能在今年首次面对年度销量下滑的情况。包括出口在内,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总交货量共下降9.9%至6万1497辆。
除了上述交易,方舟投资在星期一(10日)曾小量卖出价值240万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星期二(11日)也售出特斯拉股票。
在卖出特斯拉的同时,方舟投资增持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股份。
它是通过ARK Innovation ETF购入4878股阿里巴巴股票,通过ARK Fintech Innovation ETF另外购入364股,然后再通过ARK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ETF购入1396股。以阿里巴巴每股约158美元价格计算,这个交易价值约105万美元。
凯西伍德是在今年9月间,重新开仓买入阿里巴巴,为四年来首次。据彭博社报道,当时她是通过旗下两只交易所交易基金买入总值约1630万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全面改进它的主要人工智能(AI)应用平台,目标是让这些应用更接近OpenAI的ChatGPT。这是它大规模竞争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与竞争对手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