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21年8月21日
今年6月24日,贸工部长颜金勇、财政部长黄循财和卫生部长王乙康三位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联合主席联名发表文章,宣布启动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的全面计划。不巧的是,裕廊渔港随即突然暴发德尔塔冠病疫情,计划因而搁浅。
随着疫情逐渐受控,如今也有近八成人口完成接种疫苗,这个计划终于在前天重启。这可视为从一个相对严防死守的不正常状态,逐渐过渡到与冠病安全共处的新常态的路线图。当然,在冠病阴影仍然笼罩全球之际,短期内要完全恢复到疫前的正常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期待先步入一种相对正常的新常态。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能逐步过渡到新常态的最大依据是疫苗高接种率,新加坡已成为世界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次是低重症率和低死亡率。至于过去我们非常关注和强调的每日新增本土社区病例,因为有了高接种率,相对来说,已不是重要的指标。
即便如此,重启开放计划还是引起一些国人的不安。他们担心的是,我们为控制疫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病毒还在世界各地散播,变种毒株德尔塔更是来势汹汹,在许多国家掀起新一波的疫情。因此,在这个时候开放,所冒的风险是否太大了?
这种担心实非杞人之忧,过去一年半的抗疫经验说明,病毒刁钻,防不胜防,多翻折腾,大家已心力交瘁,如果开放又惹来另一波疫情,将何以堪?但对新加坡这个全靠世界市场的开放经济体来说,不设法开放等于是坐以待毙,不设法突围,也许短期内保得住生命,但若一成不变,肯定难以保住民生和经济。我们不可能靠内循环生存,开放是唯一的选择。
还好开放的方法和步伐是有选择性的。欧美一些城市选择了“大爆炸”式的开放,一下子解除所有的限制措施,结果都在德尔塔病毒来袭时措手不及,栽了跟斗。即连12岁以上人口接种率达到78%的以色列也阴沟里翻船,每天每百万人中有多达650人染疫,其中超过半数还是已完成疫苗接种者,足见德尔塔传染力的厉害。
以色列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它是最先达到高接种率的国家之一,但却因而放松了警戒,取消了戴口罩和社交安全距离等措施。现在,以色列开始为60岁以上的国民施打加强针,但专家警告,这不是万灵丹,像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在部分国人担心开放风险的同时,有更多的人,包括众多中小企业,则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切等待政府更快打开国门,重启经济,以免大家生计难以为继。面对这样的两难,政府必须权衡再三,在有把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出台保经济的措施。这就是与冠病安全共处、如常生活计划重启的宗旨。
从前天宣布的各项新措施看,政府的做法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比如新出台的“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选择了德国和文莱这两个都不是国人的热门旅游点,也不是主要旅客来源。根据旅游局的资料,2019年到我国的德国游客不过38万1000人。在走廊计划下,每周顶多也只有2000人能来新加坡。
在目前的情况下,相信也不会有太多国人会急着想去德国旅游。但以德文两国作为试点,一则礼尚往来(德国已宣布单方面对新加坡开放),二则易于掌控和实践,可从中发现潜在短板,积聚经验,以便推广。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做法。
诚如王乙康昨天在欧洲商会的活动上所说,新加坡太小了,无法自我生存,我们需要全球市场,只能是个开放的经济体。在目前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不设防又可免受冠病侵袭,我们必须小心权衡,同时做到保住生命和生计。我们选择的是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