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多管齐下整治小贩中心环境

从9月1日起,环境局执法人员将在全国111个小贩中心执法,对付用餐后不收拾桌子的违例者。(海峡时报档案照)
从9月1日起,环境局执法人员将在全国111个小贩中心执法,对付用餐后不收拾桌子的违例者。(海峡时报档案照)

字体大小:

公众在小贩中心内用餐后必须清理桌面,把餐具托盘归还架子的法例规定,经过近三个月的适应期后,取得不错的效果。

小贩中心的清洁程度已有显著的提升,也可能是由于防疫措施放松,只允许两人共桌用餐,当限制再进一步放松之后,清洁程度是否受影响,则有待观察。

从9月1日起,环境局执法人员将在全国111个小贩中心执法,对付用餐后不收拾桌子的违例者,受提醒仍不听从者给予书面警告,再犯将被罚款300元。

有关法例覆盖范围也将扩大,把咖啡店和冷气食阁包括在内。

在外用餐是新加坡人的生活习惯,小贩中心素有“国民食堂”之称。由于摊位租金较低,清洁工的人工成本也相对不高,小贩中心的消费价格因此符合中下层的生活水平。多年来,小贩中心的清洁程度不高,跟整个“平民化”收费和作业生态不无关系。

反对由公众自己收拾桌子的部分人士认为,收拾桌子是承包商的责任,不应该由食客自己归还餐具。但从一个现实的角度来看,如果为了提高清洁程度,清洁承包商得多雇用清洁工,导致承包成本上涨,食物价格也水涨船高,恐怕不是普通民众所乐见的。当然不是说,价格实惠就理所当然要接受脏乱,但两者间终究存在经济因果关系。

也有人指出,小贩中心的环境卫生跟个人行为有关,环境肮脏,桌子杯盘狼藉,反映出新加坡人的公民意识薄弱,有损国人的形象。此说有一定道理,也可以是一个正面的看问题视角,例如当人们更讲求卫生,更为他人着想时,推行自动自发归还托盘、包括维持好公厕干净等等,总会变得容易一些。人们爱护“国民食堂”的环境,有可能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家一样。

总之,小贩中心的环境清洁与卫生牵涉到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公德心的培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公众教育若能够起到作用是最理想不过,但是当长期的公众教育不能改变公众固有的行为时,诉诸执法是不得已的途径。

当局对这次的立法做了多年的铺垫,首先是不断改善小贩中心的设施,如提升公厕的卫生水平,设置回收碗盘架子。当这些还不能取得显著效果之后,才立法规定,但也招致一些负面反应和舆论批评。

鸟患是长期困扰小贩中心和咖啡店的另一环境痼疾,当人们最近看到连专吃残羹剩骨的鸟儿也显著少了,可能要说,这个立法早就应该落实。

三个月适应期间,一些地方出现回收餐具的架子旁,托盘满地堆叠的现象,突显清洁工人手短缺或架子不足,或是两个因素都有。环境局等各家管理机构与清洁承包商应该共同解决问题。

政府开始执法之后,不等于小贩中心的清洁问题就此成为历史,法律规范只是途径之一。清洁问题包含清洁承包商的成本与效率、公众的合作与对弱势者的同情心。

老弱和行动不便的公众应可豁免归还餐具的责任,公众也可以伸出援手,帮他们一把,显露社会温情的一面。清洁工应该特别注意那些行动不便者,及时帮他们收拾桌子。

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必须成为新加坡人的品质,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公众教育仍须持之以恒。当环境变得更加清洁,对人们维护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也是一种诱因,形成良性循环。

日本人把维护公共场合的卫生当作个人的公民责任,而不会因此而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只有达到这样的社会道德标准,强制收拾桌子的法律就可能备而不用,甚至有一天可以考虑废除。让外人感觉到新加坡人的社会美德不是靠法律维持,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和习惯,必须是最终极的追求。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