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日
李显龙总理上星期天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接纳了低收入员工劳资政工作小组提出的报告,以提高低薪员工的收入,从而打造包容的社会。从人力部前天公布的小组报告显示,未来两年几乎所有的本地员工每月薪资至少1400元,其中5万5000名行政人员与司机的最低工资将分别达1500元至1750元。
这份由劳资政三方在经过10个月讨论后拟订的报告,提出了三大建议,包括加速扩大渐进式薪金模式的覆盖范围、规定聘用外籍员工的企业向所有本地员工支付的月薪至少达到“本地员工薪金门槛”,以及推出“渐进式薪金标志”,认证那些采纳渐进式薪金的企业。
上述工作小组估计,在未来两年内,三大建议的实施将使26万7000名低薪员工获得更高的月薪,这占低薪员工总数的94%。
根据人力部的定义,在收入底层的20%属于低收入群体。以目前的工资收入标准计算,月薪低于2033元的全职员工,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的人数达28万3000人。人力部的《2020年劳动市场》报告显示,有近一半的低收入工友年龄达55岁以上,他们的教育水平不高,而且大多数从事面向国内的服务行业如行政人员、餐饮以及零售业。
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冠病疫情肆虐期间,本地的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最大。去年,我国的实际中位数收入下跌0.4%,但低收入群体则下跌了4.6%。另一方面,我国低收入全职员工的工资是中位数工资的0.54倍,比其他经济发达体低了许多。
政府去年通过大量财政转移,协助国人纾缓疫情带来的冲击,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财政转移后,低收入群体去年的收入才得以与2019年持平。低收入群体受冠病疫情冲击之大,加速了政府提高低薪员工收入的迫切感。
上述工作小组建议,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增长应赶超中位数工资的增长,以缩小收入的差距。此外,它也认为,虽然工资的增长应该反映生产力,但为了缩小低薪员工收入与中位数收入的差距,应考虑让低收入群体的基薪增长超过生产力的增长。
我国的低薪员工收入与中位数收入差距较大,不利于包容社会的建设。然而,收入的重新分配,意味着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得共同埋单。上述工作小组呼吁政府在过渡期间,协助企业承担部分的负担。与此同时,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形象地表示,消费者在买泡泡茶或肉脞面可能必须多付一点费用。
关键是,我国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确保所有国人的工资普遍提高。当经济蛋糕做大后,我们才有更大的空间加速提升低薪员工的收入。然而,冠病疫情重创全球的经济,而经济复苏并不全面,导致财富以及收入差距拉大。在提升低薪员工收入之际,我们也有必要确保那些处在收入中位数的中产阶层以及小企业不会承受过大的负担。
由于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的干扰,导致物价上升,人们普遍感受到生活费上升的压力。同时,小企业也面对员工短缺以及成本上升的问题。政府加速提升低薪员工的收入,无疑会推高生活费以及营业成本。这对于富裕的一群以及大企业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那些深受疫情冲击的中产阶层以及小企业而言,情况可能是雪上加霜。
尽管雇主普遍公开认同政府在打造包容社会所作的努力,但是有些雇主对于渐进式薪金的推进速度存有疑虑。在这方面,劳资政三方有必要根据疫情的进展,调整路线图与推进的速度,以维持我们得来不易的劳资和谐关系。
收入与财富差距扩大,是全球当下面对的挑战,也是社会不安的导火线。这些年来,缩小收入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发达国家已有相当的共识,为此,收入底层的一群必须受到特别的照顾。低收入员工劳资政工作小组倡议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提高低薪员工的工资,并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与福利,既是打造包容社会的必须,也是顺应时代的召唤。但疫情变幻无常,在加速打造包容社会时,也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力,稳步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