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邻里商店必须寻求新的活力

邻里商店的功能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它们便民、具有亲和力,以及多数走低价路线,长期以来已成为组屋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档案照)
邻里商店的功能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它们便民、具有亲和力,以及多数走低价路线,长期以来已成为组屋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档案照)

字体大小:

建屋发展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总理公署策略组正在进行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旨在研究邻里商店对各种利益相关者(即社区、居民、企业主和雇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公众的反馈将有助于当局拟定邻里商店的未来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前天在面簿发文,邀请公众提供建议。他说,这项咨询活动将探讨如何让邻里商店更具活力,并保存它们在本地社区的独特价值和地位。他指出,邻里商店是社区的凝聚剂,除了因为它们提供让居民互相联系、交流的空间,也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更是刚起步的企业家初试拳脚的商业市场。不过,随着居民需求的转变,邻里商店必须注入新生命,尤其是在网络购物崛起的时代,应确保邻里商店与时并进,并且充满活力与亲和力。

这并不是政府第一次为邻里商店的前途伤脑筋。早在2007年11月,政府就推出了“为商店重新注入活力”(Revitalisation of Shops)计划,每年投入1500万元,支持组屋区市镇与邻里中心的翻新计划和促销活动。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翻新商店外围的公共用地、资助商家联谊会进行促销活动和允许商家在翻修店面期间免付租金。商联会可选择接受全部或部分的措施。

2020年,政府宣布推出由企发局与建屋局负责的“邻里商店翻新计划”(Heartland Enterprise Upgrading Programme),协助各邻里的商联会制定为期四年的邻里改造计划,包括提升邻里的基础设施、打造邻里特色活动,并为商家和员工提供培训计划。这是“商店提升计划”的提升版,把店主同意门槛从100%降低到75%,店主所享有的公共设施翻新津贴也从80%调高到90%。去年,建屋局也招标进行一项长达八个月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组屋区邻里商店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它们能带给当地社区的好处,以及冠病疫情对它们的影响。

这一切说明政府这些年来没少为邻里商店的前途操心,而时至今日还在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征求意见,说明过去的努力仍无法取得明显成效。老实说,今天邻里商店面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必须有全盘的改革计划。毕竟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成熟组屋区老化了,现代超市集团四处布局,加上网购的勃兴,以及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在在给邻里商店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要重生除了须有全盘的规划,也须有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引导,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组屋区的邻里商区基本上分三种情况或者类别:一是位于市镇中心的,由多种商业设施组成,例如餐馆、超市和多种商业场所,甚至挨着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它们人潮集中,人流量大;二是邻里中心的,分布在城镇内各处,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例如餐馆、超市、湿巴刹/熟食中心和商店,规模较小;三是所谓的邻区商店,商铺最少,彼此没有加乘效应,它们坐落在居民区附近,客源相对有限。三者情况有别,须有不同的对策。也就是说,不同的邻里须有不同层次的规划,比如通过不同的租金模式,支持客源大小不同的店铺。

由于老一代组屋区邻里商店的构成比较复杂,比如有出租的,也有已卖给店主的,当局也许可以从那些较“年轻”的新镇做起,进行全盘规划,让镇内商店能有符合新时代消费需要的新组合,包括保留一些店面,以类似扶持起步公司的优惠措施,引进新型的创意店特色店,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

邻里商店的功能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它们便民、具有亲和力,以及多数走低价路线,长期以来已成为组屋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因此,相信人们都会同意应该设法保留。

但邻里商店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继续生存发展,非得脱胎换骨,进行必要的蜕变以寻求新的活力不可。关键是该怎么变?我们期待突破性的全盘规划的出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