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须重视高楼防火安全

上个月28日发生三起火患,地点包括落布兰雅坡(Telok Blangah Rise)第39座组屋。(档案照)
上个月28日发生三起火患,地点包括落布兰雅坡(Telok Blangah Rise)第39座组屋。(档案照)

字体大小:

壬寅年应该是属水的虎年,但开年至今,祝融却不断造访组屋,甚至接连出现一天内发生三起火患,导致人命和财产损失,也影响了周边邻居过年。火灾频发本身就值得关注,在高楼林立的新加坡,尤其关系公共安全。随着城市化步伐加速,人口结构老龄化,如何保障高楼居民,特别是占人口近八成的组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当成燃眉之急对待。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居住需求,加上土地价格持续上涨,新建的组屋和私人公寓都呈现楼层越来越高的趋势。近些年的组屋很多都高达40层楼。住在高楼固然有登高望远的宜居条件,但也意味着出现火灾等险情时,居民逃生更为困难。因此,加强防火的意识、建筑设计和配备,就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组屋是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一些屋主退休后靠出租房间或回售部分屋契套现的收入来源。因此,一旦被大火摧毁,损失的不光是栖身空间,更是生活保障的根本。这个情况在低收入家庭相对普遍;而这些家庭不但无力面对火灾的后果,也不易承担防灾的成本,如购买火险保险或家用灭火器。如何改善他们的处境,对于邻里也有减少池鱼之殃的溢出效应。

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说,因为组屋区的年长居民比率不断提高,家中有行动不便或迟缓的长者,或者脆弱的独居老人家庭,应对火灾的生存率堪忧。虽然新式组屋的公共楼梯间设有防火门,组屋单位大门也采用防火材质,但毕竟高楼环境不利居民逃生,年长者更难以从高楼快速撤离到地面安全地带,所以如何避免火灾发生,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科技一日千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各类电子产品价格廉宜,让很多家庭的用电量有所增加。冠病疫情导致更多人居家办公,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尽管新加坡严格的建筑规定,保障了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用电超负荷的情况仍然是火灾的潜在风险。最近组屋火灾的罪魁祸首,不少是改装过的电动踏板车或电动脚踏车,在长时间充电时过热失火。

当局因而有必要加强执法,减少这类不合格的产品危害公共安全。

毋庸讳言,使用改装电动踏板车或脚踏车的家庭,不少来自低收入阶层,因为那不但是他们的出行工具,还是送餐送货的谋生工具。他们非法改装廉价大功率电池,或网购不合规的产品及配件,也是出于成本效益考量。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大多居住在屋型较小、通风较差的组屋,充电散热不易,火灾时也逃生不易。正视这个现象,或许就能防微杜渐,在源头上减少火灾风险。

一些简单的做法,也能够起到防灾效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培养良好关系,守望相助,比立法管制更能减少火患的发生。

当然,严格遵守防火条例,如市镇会确保消防栓正常操作,都是不能心存侥幸的常识。其他如“全国保家安民计划”培训居民使用灭火器、学习心肺复苏术,均能减少火灾的后果。家里的帮佣和数十万客工同样应当学习这类技能。此外,鉴于组屋对绝大多数家庭的重要性,强制扩大火险保障范围,或许也是办法之一。

综上所述,火灾的风险恐怕得更早纳入考量,比如在设计和建筑高楼,乃至于在城市规划阶段。鳞次栉比的高楼居住环境是寸土寸金的新加坡的宿命,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一人家庭、电器产品使用率增加等,都让火灾的后果更为严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这个潜在威胁,防患未然。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