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欧峰会加剧中西对立

第23次中国—欧盟峰会4月1日在线上召开。(彭博社)
第23次中国—欧盟峰会4月1日在线上召开。(彭博社)

字体大小:

2022年4月4日

第23次中国—欧盟峰会4月1日在线上召开。在西方担心中国会支援俄罗斯,导致乌克兰战争久拖不决的大背景下,从会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公报或召开联合记者会,对外通报又各说各话,显示两边并没有取得共识,对立情绪甚至还加强了。美国一直对中国施压,要北京反对俄罗斯侵略,并以二级制裁威胁中国不准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的全面制裁。中国则坚持自主外交,拒绝完全配合西方要求。乌克兰战争所引发的中西对立,恐怕会成为今后国际地缘政治主轴。

代表欧盟出席峰会的有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他们在上午会晤了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下午会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欧盟在会后的对外通报里,重点突出了双方就乌克兰战争的讨论,重申了对中国调停战争的期待,强调制裁俄罗斯的必要性,并警告任何规避制裁的后果。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在4月2日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说,中国反对制裁,但没有刻意规避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国际媒体引述他说,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中国反对制裁,因为可能危及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甚至是世界的经济秩序。对于欧盟要求中国调停,王鲁彤间接表示,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不是相关方。中国官媒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仅报道峰会“增进了相互理解,也形成了不少共识……双方都不希望世界走向分裂,更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

中国官媒在4月1日的峰会报道里引述习近平“支持法德两国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为欧洲持久安全着想,坚持战略自主”,暗示欧盟不应附和美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对华施压;国际媒体报道称,习近平呼吁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乌克兰问题上。

但是欧盟的立场却相当强硬,冯德莱恩说,即便中国不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至少不该干预制裁行动。她也警告,任何对俄罗斯的支持行动,都将导致中国在欧洲的名誉受到“巨大损害”。

面对美欧连续就乌克兰战争立场施压,中国坚持外交自主,拒绝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完全配合。双方立场上无法逾越的鸿沟,意味着今后的关系恐怕会朝着相互对立的方向发展,至少短期内已经难以合作。

去年因新疆人权问题,遭欧洲议会冻结批准程序的《中欧投资协定》看似遥遥无期。美国贸易代表戴琪3月30日在国会供证时说,美国应改变对华策略,将重点放在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而不仅是迫使北京改变“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显示华盛顿有意加速经济脱钩。

乌克兰战争不只破坏欧洲的安全形势,冲击波更扩散全球,包括让已经紧张的中西关系进一步恶化。最明显的后遗症是能源和粮食供应受阻,让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雪上加霜。这必然在贫穷国家引发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对于发达地区而言,中西关系对立加剧的影响更为深远,特别是经济脱钩所造成的跨国产业链断裂,会让所有从经济全球化体系里获益的国家都成为输家。中西对立的经济结果是两败俱伤,尽管伤势各有不同。

在地缘政治层面,中西对立若成为今后国际形势主轴,对所有国家特别是中小型国家,都会更为不利。

此前国际合作所仰赖的和平发展环境,已经被乌克兰战争所颠覆。各国被迫必须重新检讨自身的外交和国防策略,同时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确保经济上维持一定的自足,以减轻国际供应链因类似上海突然封城所导致的不稳定的冲击,且避免让他国把贸易武器化来威胁自身安全。

新加坡反复呼吁西方维持对华沟通,防止走向对抗,正是预见到中西对立的严重后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