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更新心态迎接解封新常态

尽管疫情进入了新阶段,新加坡距离与冠病共存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弃警戒,因为前景还是没有全然明朗,新的变异毒株甚至新的病毒随时可能出现,引发新一波感染。(档案照)
尽管疫情进入了新阶段,新加坡距离与冠病共存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弃警戒,因为前景还是没有全然明朗,新的变异毒株甚至新的病毒随时可能出现,引发新一波感染。(档案照)

字体大小:

根据疫情发展的最新状况,政府宣布在4月26日进一步放宽防疫措施,把橘色警戒下调一级到黄色警戒,除了室内戴口罩的规定不变,其他措施大多中止。为了预防不测,防疫措施并没有全然撤除,一旦有需要,整套系统还是可以快速启动。换言之,尽管社会经济生活大致可以恢复正常,民众却必须用一种新的心态去迎接它;疫情期间建立的良好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应当继续下去。

随着国境重新开放,大型活动取消人数限制,很多企业允许员工全员回去上班,人们密切接触的机会大为增加,传染率自然会跟着提高。这也确实反映在近期病毒感染率的上升。但是,奥密克戎病毒株致死率相对低的特性,意味着加护病房和医院须吸氧的病患人数持续保持低位,一线医护人员得以开始轮休,民众能够以平常心过日子,社会经济活动有序恢复。

尽管疫情进入了新阶段,新加坡距离与冠病共存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人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弃警戒,因为前景还是没有全然明朗,新的变异毒株甚至新的病毒随时可能出现,引发新一波感染。这正是为什么当局只是下调警戒程度,而没有宣布疫情结束;相关的防疫措施也只是暂停,而不是全部撤除。例如夜间娱乐场所的防疫措施还是相对严厉,就显示新常态跟疫情前的不同。

这种防范未然的态度是必要的,它让社会保持一定的应变和备战能力,不会因为突发状况的出现而措手不及,乃至前功尽弃。全国上下在疫情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煎熬,全民都付出了代价,当中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如果这些教训没有成为集体记忆,并转化为社会集体应变能力的升级,此前的牺牲便白白浪费了。因此,在疫情进入另一个阶段之际,我们须改变心态来面对它。

现阶段的特点,在于防疫的责任更多地落在个人肩上,要求国人发挥公民集体责任感,继续配合在室内戴口罩,勤洗手,感觉不适时自我检测,避免出门;同时,维护公共场所的整洁与卫生,在地铁和巴士避免交谈,保持安静,在小贩中心和咖啡店用餐后自动还原干净的用餐环境等等。这些在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常识,不但有助于降低疫情复发,更能提升人民日常生活的品质,让新加坡变得更为优雅宜居。

疫情期间的不少重大改变,比如国境的关闭,企业实行灵活办公制度,允许居家上班等,在这段时间已变成许多人的新习惯和心态。因此,在新阶段重新回复疫情前的做法,人们可能需要时间适应。从坊间舆论观察,不少人其实更希望继续居家上班的安排。所以,企业不妨也利用这个机会更新心态,调整公司文化,采取比以往灵活的办公制度,以新方式提高效率和维持生产力。

一些本地企业在疫情禁闭期间,中断了海外的商业联系,甚或停止了海外的经营活动。他们当中不乏因此而意志消沉者,在疫情放缓时已经减低甚至放弃拓展海外商机的雄心。这无疑是可惜的。当然,由于疫情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的迟疑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如果太过冒进,最终可能得不偿失。可是,那些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若把握时机,或许能比竞争者捷足先登。

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冠病疫情的一个共同教训是,必须关注国际大事,眼光不能内视。小国寡民的新加坡,完全没有关起门来过自己小日子的本钱。就算病毒的威胁不再,战争的风险却突然冒起,而且还推高了粮食和能源价格,打乱了供应链,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痛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从疫情中学到什么,至少也要明白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