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烧冥纸习俗可兼顾信仰与环保

焚烧冥纸是本地华族信仰习俗的一部分,也是祖辈相传祭祀的重要仪式,但不同籍贯或背景的华人家庭,在仪式行为上也有不同表现,很多时候是依据家中老一辈流传的做法或说法。(档案照)
焚烧冥纸是本地华族信仰习俗的一部分,也是祖辈相传祭祀的重要仪式,但不同籍贯或背景的华人家庭,在仪式行为上也有不同表现,很多时候是依据家中老一辈流传的做法或说法。(档案照)

字体大小:

俗称鬼月的农历七月来临,本地民间团体、私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最近联合成立了“焚烧冥纸规范行动联盟”,希望向华族社群宣导合乎环保的一套焚烧冥纸的规范。

焚烧冥纸是本地华族信仰习俗的一部分,也是祖辈相传祭祀的重要仪式,但不同籍贯或背景的华人家庭,在仪式行为上也有不同表现,很多时候是依据家中老一辈流传的做法或说法。其中一个在现代社会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是“烧越多越好”,但烧得多往往也会引发邻里空气污染问题,在农历七月期间和其他华族宗教节日,大量的焚烧活动难免带来空气不舒服的感觉。一直以来,都有民众透过报纸等渠道反映不愉快的经验或提出建议,因此从早期民众在甘榜空地上大规模焚烧到火光冲天的“盛况”,一直到在组屋前草地上直接焚烧,到后来官方在组屋楼下提供特别设计的铁桶供焚烧之用,民众都能因时制宜,改变习惯,规模也逐渐缩小,可见本地华族在适应社会与环境方面,都能站在大我的高度看待国家的变迁。这在过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燃烧鞭炮,作为华族长远的习俗,一般相信能驱除鬼邪,保佑家宅平安,但因为引发火灾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不断,政府断然禁止的措施,终究获得民众谅解与配合,有感于鞭炮之苦的华族民众甚至是支持与肯定的。

每个种族都有各自的宗教或信仰习俗,这既有各自不可切割的历史渊源,也构成我国社会迷人多彩的文化基因。但习俗与信仰总是信者恒信,一般而言,不宜因社会变迁而断然在短时间内要求改变,因此行动联盟致力于通过各种宣传,与超级市场和冥纸零售商等,提醒民众避免造成浓烟等正确焚烧冥纸的方法,同时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和歌台等人群聚集的机会,推广有关信息,希望按部就班达到移风易俗的结果。

由于宗教与族群习俗事务牵涉敏感元素,本地社群领袖向来谨慎从事。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针对这次做法就认为,焚烧冥纸规范行动联盟是由华社主动发起,向民众传递有关正确焚烧冥纸的信息,这是接地气的方式,值得一试。行动联盟联合主席柯孙科说,这个工作急不来,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才能见效。这期间,行动联盟也会收集大众和有关人士的意见与反馈。

我国社会结构与独立建国时已有巨大差异,不仅住宅区内邻里空间更紧密,不像甘榜辽阔,同一座组屋也是四大种族外加新移民和外籍人士等混居,与按种族分居的旧时聚落完全不同。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结构的不同,难免须要不同的社群相处规范。因此,公共场所烧冥纸的习俗,除了可能因烧毁草地、在水泥地板留下印记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对他族同胞产生不便,也可能因贡品留置引起鼠患或虫蚁等公害。

燃烧冥纸的铁桶肯定有助于改善情况,民众的反馈是在节日期间增加铁桶数量,避免民众因不耐等待而在地面焚烧。在持续宣导的过渡期中,各族或各宗教信仰者之间,应该秉持一路来的相互包容和体谅心理,多为他人着想,维护邻里和睦与社会和谐。与此同时,华族同胞不妨继续站在大我的高度上,体会祭拜的仪式简化,并不等于信仰的减弱或虔诚心的淡化,一个例子就是一些华族庙宇已经不再允许大殿内焚香,但信众丝毫不减。相反,让传统习俗里的孝道和感恩等价值观,适应新时代的环保或居住条件,才更能让信仰的意志生生不息,代代延续。

21世纪的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都市生活,新加坡可能是变迁最大的其中一个,如何建立全新的社群生活规范,兼顾传统与环保,进一步推进环境与人群的和谐共存,有赖国人以更开放的思维以及平常心,看待行动联盟新的建议和宣导。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