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持续想象打造理想家园

无论是单纯的国家建设课题或敏感课题,民众积极发声,就意味着新的想象力不断浮现;更符合未来世代的理想家园,也就不会永远停留在空中楼阁。(唐家鸿摄)
无论是单纯的国家建设课题或敏感课题,民众积极发声,就意味着新的想象力不断浮现;更符合未来世代的理想家园,也就不会永远停留在空中楼阁。(唐家鸿摄)

字体大小: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献词中,除了提醒国人,虽然我们集体挺过了漫长的冠病疫情难关,还越战越勇,但国际大环境仍然充满艰困和危险,包括俄乌战争和中美猜忌所带来的地缘政治的不可测风险,以及经济挑战的棘手。但他也不忘激励国人,要“一直想象和打造新加坡自己的理想家园”。这对于在冷战时期的多重风险中,多方怀疑我们生存机会中诞生的小岛国而言,特别值得深思。

建国超过半世纪以来,新加坡不断探索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克服各种危机的方式和手段,并不因为一时的经济成就而自满停滞,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但有目共睹的是每一代人总是更向前一步。总理在献词中,其实指出了我们能走到今天的几个原因:一、绝大多数国人都能在危机时负起应有的个人和社会责任,包括在电梯内提供消毒液,协助被隔离的居民提供食物。诸如此类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印证国人所体现的大我精神,不少人应该都看到,公共电梯消毒液没有捆绑,却大多不失窃。

二、政府一直以来都以长期眼光做各种规划,从填土造地到滨海湾花园绿地的建设,考虑点都超越经济或实用目的。三、可靠而强大的武装部队和内政团队确保安全自主,特别是在区域出现威胁和国际动荡时期,这是保障国家能安定安心发展的基础。四、国人实际收入伴随经济增长,随着时间推进,国人与其他经济体人民比较之下,更能有感于生活相对不忧。五、不断强化的身份认同,这是国家维持凝聚力的关键,基础之一就是各族群都能以新加坡为家,并从本土出发考虑各种政策需要。

打造理想家园须要所有国人参与,民众不能因为有政府在做事,就放弃思考或不在乎公共事务;政府领袖和官员也不能因为出现内外部的阻碍或困难,就因循将就,停止沟通或大胆规划和想象未来。无论是城市规划或其他政策,要尽可能公开让民众参与意见,一个现实是,今后的国人见识层面更广,更多人对公共事务有参与意愿,相对于早期民众一般知识水平较低,把一切交给政府的心态,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等必须保密的事务,一般性政策公开听取民意,可以强化社会对执政者的信任感,也反过来消除决策者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或者能让民众进一步了解专业的考虑点,明白政策是在权衡各种利弊后做出。在这方面,副总理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团队展开的“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既符合时代脉搏,也是合宜也必要的政治行动。

事实上,聆听民意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毋宁是艰巨考验。因为真诚的聆听,总会发现不同群体所表达的想法复杂多端,甚至相互矛盾。一个政治工作者如果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难免感觉顺得哥情失嫂意,但这正是聆听民意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在过去,政治领袖总会指出,一些让民众不高兴的决策是“艰难但正确的决定”,甚至要冒着失去选票的风险。在若干时日之后,民众体会到政策的实质益处,就会回过头来支持政府决策。

但类似的说辞在网络世代中还能不能奏效,让民众对政策效果静观其变,是第四代领袖不小的挑战。因此,聆听民意的民主素养如何有效传承,说服民众政策的正当性经得起考验,同时避免为了讨好民意而出现迁就民粹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能在不同意见中综合拍板定案,需要勇气和智慧。

与此同时,民众积极参与对话,充分表达意见固然重要,但也必须清楚和谦卑地意识到,对待公共事务,社会意见本就多元,也都应得到尊重,自己的意见未必最完美正确,最终的决策也未必让自己完全满意;在提出意见时,也不妨以负责任的心态考虑意见在整体社会中的敏感度。重点是自己发声的权利确实受到保障。

无论是单纯的国家建设课题或敏感课题,民众积极发声,就意味着新的想象力不断浮现;更符合未来世代的理想家园,也就不会永远停留在空中楼阁。这应该也是新契约的精神所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