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医主流化的契机与挑战

中医已为广大国人所接受,包括非华族。(档案照)
中医已为广大国人所接受,包括非华族。(档案照)

字体大小:

2022年9月14日

明年推出的“健康SG”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国家医疗保健策略,须要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助新加坡人保持健康。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中医向来提倡预防性的医治,卫生部会继续与中医界合作,探讨如何让中医的“宝库”能够更好地为“健康SG”计划作出贡献,让全体国人享有健康的生活。

王乙康在上星期天于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第47届理事就职典礼上,肯定了中医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中医医疗自我管制,水平并不一致,还必须下一番努力提高整体水平。

今年3月,王乙康在国会上指出,在任何医疗体制内,调养与治病,缺一不可。但在人口老龄化的新加坡,卫生部在接下来几年会大刀阔斧地推动医疗护理领域的改革,多注重预防性的调养和医疗。

中医已为广大国人所接受,包括非华族。它被视为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在医治慢性疾病以及奇难杂症方面,有很好的口碑。不过,在国家医疗体系中,中医仍然只扮演辅助性角色。中医要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成为主流的一部分,依然面对不少挑战。

首先,虽然我国的中医师在卫生部属下的中医管理委员会注册,但是他们并不享有与西医同等的专业地位。他们发出的病假单普遍不受承认,他们为病患开的X光检查单或验血检查单,也不为医院所接受。在这情况下,中医师的专业形象与地位也难以建立起来。中医长期扮演辅助性的角色,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加大了它纳入主流的阻力。

其次,正如王乙康所说,中医医疗自我管制,水平并不一致。相对上,西医在评估、认证与审核方面,在历史上与现代化进程同步,比中医来得严谨。中医团体各自为政,中西医缺乏合作的机制,都导致中医不易突破辅助性的角色。

第三,传统上,我国的中医提供价格低廉或近乎免费的义诊服务。这促进了中医服务普及化,也分担了国家医疗体系的压力。然而,义诊模式对中医团体构成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也影响中医师的收入以及生活保障。

根据中医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新加坡约有3000名注册中医师以及250名注册针灸师。不过,全职服务的中医师以及针灸师分别只有46%以及34%。全职服务的中医师比率低,相信与中医师的收入有关。

由于中医未纳入国家医疗体系内,病患不能动用保健储蓄,一般也无法向雇主报销诊费或向保险公司索赔。因此,中医团体必须依靠慈善捐款维持经费,自立门户的中医在收费上也难以与西医看齐。这影响了中医的专业水平与形象,又倒过来阻碍中医主流化。

实际上,“健康SG”强调预防性治疗,与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相吻合。此外,中医在新加坡历史悠久,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西医也接受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医疗方式。观念的改变,为中医纳入国家医疗体系带来契机。

中医界应掌握这个机会,以便在“健康SG”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中医主流化与中医师的专业形象互为因果。中医要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与西医并肩合作,中医师就必须提高专业水平与形象。中医在提高专业形象的同时,仍应保留悬壶济世的传统,为普罗大众提供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