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饮料容器退费制值得尝试

国家环境局9月20日宣布,最迟在2024年中推行饮料瓶罐退费制,涵盖所有150毫升至三公升的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但暂时不包括纸盒装和玻璃瓶装饮料。(档案照)
国家环境局9月20日宣布,最迟在2024年中推行饮料瓶罐退费制,涵盖所有150毫升至三公升的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但暂时不包括纸盒装和玻璃瓶装饮料。(档案照)

字体大小:

国家环境局9月20日宣布,最迟在2024年中推行饮料瓶罐退费制,涵盖所有150毫升至三公升的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但暂时不包括纸盒装和玻璃瓶装饮料。公众购买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时,须先支付1角或2角的押金,并在指定回收站退回空瓶罐时取回押金。无论饮料瓶罐的大小和材料,所有瓶罐的押金额都将划一。这是新加坡推进再循环活动的又一具体措施。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共识,减少垃圾量进而降低碳足迹,是当中关键的一环。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提升了大量人口的生活品质,但物质丰富的结果也导致了垃圾量剧增,对环境的压力大为提高。因此,再循环无疑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它一举两得,一方面通过能再利用的部分,减少对生产原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垃圾量。

可惜对一部分群体来说,环保的崇高理念始终距离日常生活过于遥远,用诉诸理性和道德说教的方式,对他们能发挥的效果毕竟有限,又或者还需要时间。另外,现代生活追求便利,也产生了大量最终成为垃圾的即用即丢商品。要真正推动人们改变生活习惯和方式,必须纳入实际的经济诱因。例如要鼓励人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些本地超市便开始收费。同理,为鼓励人们不随意丢弃能再利用的铝罐和塑料瓶,就得在计价时用押金现付的方式赋予它们回收的价值。

本地市场每年供应的各类包装饮料,估计数量超过10亿个,铝罐和塑料瓶装饮料约占七成。根据外国的经验,环境局估计日后退还回收的饮料瓶罐会多达八成。假设押金为1角钱,回收的铝罐和塑料瓶价值约为5600万元。环境局指出,目前全球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挪威、德国、克罗地亚及澳大利亚等已实行类似计划,并且证实有助大幅推高饮料瓶罐的回收率。

饮料容器退费制能否带来更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待时间检验。对于中上阶层而言,一两角钱的押金或许还不足以推动他们改变生活习惯。对于中下阶层,押金或许能发挥作用,并且可能连带鼓励他们也再循环类似的垃圾,如洗发水和洗碗液的塑料瓶。此外,当每个空铝罐和塑料瓶都自带回收价值时,还可能吸引一些个体以此谋生,以及催生新型的垃圾回收业者,在更大的范围提升本地的垃圾回收率。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考虑计划的机会成本。垃圾回收本质上还是人力密集的活动,就算要在邻里场所,如民众俱乐部、便利店、住宅区的公共空间、小贩中心、食阁及商场等设立回收站,也还是需要人力去收集。这方面的成本不能不考虑在内。如果是安装全天候运作的回收机,仍然无法免去定时收集的人力和物流需要,同时还得考虑回收机的耗电量、维修和折旧等等成本,以及这一切活动的碳足迹,以免最终适得其反。

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新加坡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先焚烧,再掩埋。我国去年共制造了182万公吨的住家垃圾,随着经济活动复苏和国门开放,垃圾生产速度恐怕难以减缓。如此一来,本地唯一的垃圾埋置场——实马高岛——预计将在2035年甚至更早便被填满。因此,除了物尽其用和少用,通过各种方式再循环垃圾变得刻不容缓。国人在看待饮料容器退费制所可能带来的生活不便之际,也必须从更大的视角考虑问题。

饮料容器退费制势在必行。虽然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也预见到过程或会出现的困难,特别是个人在生活上所必须做出的调整,但从外国的经验判断,成功的概率还是可期的。这有赖全民的配合,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果生活习惯的改变,竟还包括减少罐装饮料的消费,那对改善全民健康,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