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科技专才回归值得期待

我国从1990年代就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半导体业,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图为半导体芯片。(法新社档案图)
我国从1990年代就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半导体业,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图为半导体芯片。(法新社档案图)

字体大小:

中美全方位的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涉及各方面的专业领域,牵动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关键产业布局对个别国家的重要性。《联合早报》昨天独家专访近期决定回国贡献所长的我国半导体专家杨育佳,投身本地关键的科研领域贡献心力,国人应该欢迎和鼓励。

三年冠病疫情让很多国家警觉到,医疗用品、粮食、医学生化等创造研发能力,会影响一个国家在灾难面前的应对转圜空间;而俄乌战争和日益尖锐化的国际新冷战,更印证包括能源、数据应用和半导体产业等都是国家安全命脉,尤其是后者,软硬件都属于关键技术实力,不仅涉及国家发展的韧性,也和国防科技密切相关,对小国更是重要,只要条件许可,现代国家都应该掌握一定的基础实力,不可完全依赖大国。

科技实力的扎根与积累对小国比对大国更重要,成果则与人口多寡没有绝对关系,北欧很多人口小国,以及以色列等,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实力,不仅展现在工商业,也包括国防上,值得新加坡借鉴。

杨育佳兼具新加坡、美国和台湾的理工教育背景,又在尖端的台积电担任研发处长多年,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实务与理论根底,对我国现有的半导体产业在提升与深化方面应该有很大帮助。

作为世界科技企业重镇,台湾30多年来的产业茁壮经验,也很值得借鉴。在日本发生经济泡沫的1990年代,半导体产业向韩国与台湾转移,这时候的台湾,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已经有张忠谋等科技企业家携技术从美国一流公司回归,还有很多本土高等学府培育的基础科学与工程人才进入相关领域,他们除了借助外来技术,也注重本身的研发。台湾传统上就具备的浓厚创业环境,则进一步刺激科技专才的企业家精神,中小型电脑公司和相关的技术企业,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造就了今天森林般茂密的产业生态。

科技产业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友善开放的政策环境。高科技被视为“打群架”的产业,因此首先必须积累的是足够人才,形成一定的专业群聚。我国从1990年代就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半导体业,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台湾联电公司今年决定在本地斥资50亿美元(约72亿新元)加码设立一座新的先进制造厂,预计在2024年底启动生产,就是对本地在这方面的肯定。

积累的另一方面则是技术,有了人才聚落,特别是关键技术的核心人才与大量具备研发能力的人才,才有可能积累技术并出现成果。只要肯定这是新加坡必须掌握与厚植实力的产业,就应该有耐心持续耕耘。台湾在一代人的时间跃升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与长期耕耘人才土壤有密切关系。

杨育佳的例子说明新加坡不乏这样的人才,特别是国人掌握双语的优势,有利于在尖端科技领域方面出入美欧发达国家与台海两岸,兼得两者的长处,无论在学习、就业、吸取经验和开拓视野等方面,都是如此。

除了继续吸纳国际精英来落户的政策,我国也应该积极招收从本国流出去的精英回笼,尤其是科技等领域。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局在招揽先进制造业投资方面不遗余力,新加坡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多种制造业的国际大厂在本地的投资包括制造和研发,形成相当大规模的产业链,也更有利于吸引人才落户。此外,新加坡工商业政策透明稳定,各种手续便捷,税务低,薪酬回报高,生活环境优越,都有利于国际和本地人才的落户与回归。这些都是我们致力让产业发展成功的诸多有利的环境因素。

总之,在积累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厚植国家资本方面,只要政策持续专注,充分尊重专业,尽量减少繁文缛节和官僚体系的障碍,保持开放的创意空间,对于需要时间孵育成果的领域,避免急功近利或者短视的缺点,假以时日,不难达到一定的高水平。高科技产业是我们经济命脉之一,也可视为国家安全战略上的重中之重,深耕科技实力,比十年树木更需要时间和耐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