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抗通胀配套彰显以民为本施政

为了协助国人应对全球通货膨胀的连锁效应,以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上周五宣布政府再出台15亿元援助配套。(档案照)
为了协助国人应对全球通货膨胀的连锁效应,以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上周五宣布政府再出台15亿元援助配套。(档案照)

字体大小:

2022年10月18日

为了协助国人应对全球通货膨胀的连锁效应,以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上周五宣布政府再出台15亿元援助配套。

新配套包括250万名中低收入国人可获300元至500元不等的生活费特别补助现金,以及每户公民家庭额外100元的邻里购物券等等。黄循财在记者会上做了相当详细的说明,基于本财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比预期好,政府能够在无须动用储备金的情况下推出援助配套。财政部在上周五也通过《估算生活费补助措施的影响》报告,用数据向大众解释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补助措施,如何帮助本地家庭应对生活费上涨。根据财政部的模拟估算,利用直接的价格干预和间接的津贴两种手段,确实有助于抵消通胀带给民众的额外开销压力,减缓通胀对民众的冲击。

在我国国门大开,全民就业的情况下,因为国际通胀持续和多国经济传出萎缩等不确定因素,政府决定在比较宽松的财政条件下,为民众提供进一步更充实的财务支持,特别是舒缓夹心层与低收入民众在面对百物腾涨时的生活压力,这可说是我国一贯以民为本施政理念的又一体现。

俗话说“民富则国富”,从财政理念上来看,国人在接受这些财务支持后,不但能在相当程度上化解日常的开销压力,大部分的开销最终也将变成本地的流通消费,其实是民生与经济两利的聪明做法。相反,如果太多弱势民众生活窘迫,就会像很多国家一样,引发因施政偏差产生的不必要民怨。

我国政府一向理财有方,秉持不寅吃卯粮的严格财政纪律,很少出现赤字,也不债留子孙,财政有余裕则划归国库。冠病疫情的首两年,在全世界经济几乎停顿的情况下,我国拨出上千亿元的财政预算,其中包括400多亿元的储备金,支援全国大小企业维持命脉,保住国人的工作与收入,让全国家庭得以维系生存,孩子得以继续上学,经济维持运转,都得力于这套长期的严格财政纪律所积累的储备金。当疫情缓解之后各种建设计划的重启,也有赖国库资金的充盈。

由于财政规划有效,政府收支因为疫情没预期严重,加上百业复苏,因而有更好的表现,政府有能力推出新援助配套为民众在通胀中缓解焦虑。这确实有必要,能让民众在面对外界风雨时多一分安定感,对明年开始将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消费税,也会更有信心面对。

政府一再解释,上调消费税是负责任的做法,只有从税务上开拓固定收入,才能长期应对老龄化等全面的社会开支需求。政府同时推出的针对性援助配套,则可以缓和特定群体的压力,这在财政上是不同的范畴,不是如一些人批评那样简单的加加减减,不加消费税就可以不必给援助配套。

我国施政长期讲究科学方法,从这次财政部的估算中就能看出,根据科技与软件工具的测算,可以做出更有效也更理性的决策。但与此同时,国会议员与政治领袖长期在基层的活跃接触,也能在相当程度上掌握民间脉动,两相结合,所做出的决策应该就更“贴地”,也不脱离实际。

这种运行了几十年的政治治理模式,在眼下惊涛骇浪的国际时局中益发凸显重要性和有效性,能确保民生在最大程度上不出现困顿。

另一方面,民众在对待这些即将到手的财务支持时,应该善用在必要的花费上,让自己三餐不愁,生活无虞,而不是花在“小赌怡情”的惯性行为,或因大意和贪心而受骗。至于少数富裕的善心人士,愿意将这些额外收入捐献出来做慈善,也值得肯定,当局正安排有关的细节,有心者到时可以配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