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寻找对策与野生动物共存

截至今年8月,国家公园局接获超过300起关于水獭出没的反馈。(档案照)
截至今年8月,国家公园局接获超过300起关于水獭出没的反馈。(档案照)

字体大小:

2022年10月19日

今年3月11日,14只水獭在总统府前列队过马路。总统府警卫见状连忙管控交通,驾车者也耐心停下等待。李显龙总理在脸书上载了这温馨的画面,并感谢总统府、公园局和警察部队人员以及公众的关怀,让这群动物在城市环境中安全地与人们共存。

自独立以来,我国在建构宜居城市方面,不遗余力。从打造“花园城市”开始,我国转型至“花园中的城市”,并在最近进一步建构“大自然中的城市”,以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新加坡是个人口密集的弹丸小岛,没有腹地,土地需求的压力很大。即便如此,我国保留了四个自然保护区以及遍布主岛和近海岛屿的20个自然区域,并实施了严格的动物保护措施。近年来,野生动物在住宅区出没的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它们不仅扰人,也对公众的财产与安全构成威胁。

截至今年8月,国家公园局接获超过300起关于水獭出没的反馈。水獭闯入私宅,啃咬水池中的鱼只,造成财产的损失。该局指出,本地目前约有170只水獭,与2019年约80只相比呈翻倍增长。它们离开了原有的巢穴,从榜鹅的水道游到实里达住宅区和其他地区觅食。

上星期,当局把实里达住宅区筑巢的六只水獭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表明在必要时为水獭绝育。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陈杰豪指出,这么做不单是为了照顾水獭,同时也可缓解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时可能产生的冲突,包括水獭闯入私宅水池的情况。

除了水獭,野猪、野猴、野鸡、禽鸟等野生动物也闯入我国的社区。水獭至今只危害鱼类,但野猪与野猴对公众则构成安全的威胁,而野鸟群集制造扰人的噪音与污染组屋。

去年,关爱动物研究教育协会接获超过100起野猪相关的通报,比前年所接获的80起通报多出约两成,其中40多起是公众遭野猪攻击的投诉,或野猪出没引发安全隐患的通报。

今年7月,野猴大闹金文泰组屋区,公园局展开“防猴”行动,把这些野猴引导到树林区。不久后,30多只野猴在榜鹅尾餐馆抢走餐具和破坏装置。

专家指出,野生动物的原始生活和觅食区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而缩小,导致它们走入住宅区寻找食物。当它们可以轻易取得人类的食物,或有人喂食,它们就会继续在住宅区逗留更长的时间。此外,公众喂食也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与食物偏好,导致它们侵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同时繁殖率也大于自然生态下所可能的数目。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指出,在我国迈向“大自然中的城市”过程中,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势必增加,当局会在必要时采取科学手段控制动物数量,确保人们的安全。

新加坡的空间有限,自然保护区与住宅区之间的缓冲区不大。因此,与野生动物共存有三个可能性:一是让野生动物在住宅区游荡,但同时灌输公众应对野生动物的技巧;二是让限量的野生动物在住宅区游荡,尤其是不具有攻击性的野生动物;三是扩大缓冲区,确保所有野生动物回到原始生活和觅食区。

与野生动物共存的理念,反映了社会文明意识的提高。在浩瀚的自然界中,野生动物各有它们的功能,对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然而,共存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在确保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福祉方面,求取平衡。

在致力于打造“大自然中的城市”过程中,尽管人们必须因共存而做出一定的调整,但我们有必要确保野生动物不会对公众造成干扰或甚至造成财产的损失以及生命的威胁。公园局将水獭或野猴迁移到自然保护区,让它们回归自然,保护公众的安全,可说是公众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另一形式。在地小人多的新加坡,这是务实的做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