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人口减少趋势影响深远

中国人口减少伴随人口结构老化的现象,将是今后的长期趋势。这一趋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有长远影响。(路透社)
中国人口减少伴随人口结构老化的现象,将是今后的长期趋势。这一趋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有长远影响。(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末中国全国人口为14亿1175万人,新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共减少约85万人,是1961年大饥荒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人口增长拐点比中国当局预计的还来得早,而且人口专家相信,中国人口减少伴随人口结构老化的现象,将是今后的长期趋势。这一趋势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有长远影响。

尽管冠病疫情在短期内增加中国的死亡率,冲击就业和出行,也影响许多中国民众的婚育规划,但因观念改变造成的生育率持续下跌和人口减少,才是长期甚至是不可逆的趋势。这当中可能又出于两大因素。第一是中国实行多年的一胎化政策。中共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为了避免人口快速增长,消耗资本累积,妨碍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制定了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不惜以高额罚款乃至强迫孕妇堕胎等做法来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官方统计,从1979年至2015年,一胎化政策有效减少了4亿新生儿。中国女性的生育率也从1949年中共建政时的5.54,下滑至2022年的1.07。由于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一胎化政策扭曲了人口结构的性别比率,大量女婴因堕胎甚至出生后遭遗弃死亡,急剧减少了后来二三十年可生育年龄女性的人数。中国人口如今已经无法替代,有专家甚至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这一现象。

生育率的下跌也跟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关,特别是政府推动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2021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农村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大,儿童是家庭的潜在劳动力。对比之下,城镇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小,儿童是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教育和医疗成本高昂。同时,与所有工业化社会的经验类似,中国妇女在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提高,经济上相对独立,生育意愿也同步下降,少生育甚而不生育的现象开始出现,压低了生育率。

人口绝对数量减少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人口结构的老化才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中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持续上升。根据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人口为2亿6402万人,占比18.70%,0岁至14岁人口为2亿5338万人,占比17.95%,老年人口超过了新生人口,颠覆了正常的人口金字塔型结构。

就在中国官方公布人口下降消息的同时,国际媒体都注意到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在今年或取代中国的榜首位置。印度人口继续增长,而且还相对年轻。根据2021年数据,印度0岁至14岁人口占比25.69%,60岁或以上人口占比10.1%。虽然也出现下降趋势,印度2022年的生育率为2.159,仍然维持替代水平。

在人口结构里,中壮年代表成熟技能和高生产力、青少年代表消费力、幼年代表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在青少年和幼年部分都在萎缩,意味着消费力乃至国家未来都不甚乐观。除了养老和医疗支出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老化也将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及作为庞大消费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虽然人口老化在东亚是普遍现象,但对比人均收入都超过3万美元的日本、韩国、台湾等经济已经成熟发达的社会,人均收入还不到1万3000美元的中国,“未富先老”现象的提前发生,无论对中国内部的社会稳定,或者在今后印太地区的经济形势,都有不容忽视的长期影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