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防疫“黄转绿”开启反思阶段

疫情再一次提醒国人,虽然国家在独立后取得长足发展,新加坡作为资源匮乏岛国的脆弱性,丝毫没有改变。(档案照)
疫情再一次提醒国人,虽然国家在独立后取得长足发展,新加坡作为资源匮乏岛国的脆弱性,丝毫没有改变。(档案照)

字体大小:

2023年2月13日

随着所有防疫措施在今天放宽,我国正式迈入把冠病视为地方流行病的新常态。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功成身退,应对冠病疫情的工作交由卫生部负责。联合领导小组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透露,政府正在全面检讨过去三年的抗疫表现,检讨报告不久后将公布,并会提呈国会辩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国人都各自对这三年的种种经历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不妨先反思疫情期间的教训,为今后国家所面对的重大挑战,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尽管新加坡自开埠乃至建国以来,面对过大大小小的困难,疫情诚然是这一代人的集体挑战,而且严峻程度非同小可。冠病的传染性在本质上就是开放交往的天敌,对于依赖国际贸易和交通的新加坡而言,更是致命打击。我们能渡过难关,除了靠一点好运气,也跟平时做好准备,疫情暴发时临危不乱,过程中上下一心息息相关。疫情再一次提醒国人,虽然国家在独立后取得长足发展,新加坡作为资源匮乏岛国的脆弱性,丝毫没有改变。

因此,政治领导人平日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显然并非老生常谈的空话。李显龙总理在2020年11月接受彭博社专访时,就指出未来还有比冠病更严重的“X疾病”。这个神秘疾病在2018年首次出现在世卫组织的疾病名单上,是个极容易传染、容易变异和高度致命的新疾病。由此可见,“X疾病”跟冠病一样,是新加坡这个国际枢纽的天敌。政府在疫情期间成功引进GSK、辉瑞、惠氏、雅培、科兴、赛诺菲等众多国际生物制药公司在本地投资设厂或扩大产能,研发及生产疫苗,这是战略性的一步,能让新加坡在未来应对类似疫情时更具韧性。

之所以能吸引这些国际知名大药厂落户本地,是因为新加坡应对疫情的表现。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刻,政府总是坚持透明开放的原则,及时与社会沟通,保持集体的信心和相互信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作为国际枢纽,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疫情停摆,国际人流和物流还是能畅行无阻通过这里。因此无论对内对外,新加坡稳定一致的决策,为人们提供了预期性和安全感,更提升了国际信誉,有效化危为机。这是值得国人珍惜的宝贵经验。

在居安思危之外,类似被证实为硬道理的老生常谈还包括有备无患,特别是多年来累积的国家储备金,让新加坡能快速反应,在国际上购买各种必需品,包括口罩和疫苗,更重要的是能几轮果断出手,帮助企业与个人,保障绝大部分国人的生计,而不必像其他国家那样大量举债,或难以为继。这应当是眼下讨论组屋土地价格和国家储备之间关系时,所不能不顾及的角度。此外,传统媒体及时报道新闻,过滤各类虚假信息,有效建立基本共识和互信,防止社会对立撕裂,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应对疫情表现不足之处,相信政府的检讨报告会坦诚面对。国人须警惕的是疫情所可能导致的后遗症。在疫情期间培养起来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当然有必要在新常态坚持下去,比如勤洗手、伤风感冒时出门戴口罩,但也须避免矫枉过正。调查发现,约三成公众不会改变出门戴口罩的习惯。除非体弱多病或身体不适,以真面目示人不光是社交礼仪,也是建立基本互信的条件。研究也发现,周围人的表情有助于孩童察颜观色学习。太多人无事戴口罩,恐怕容易滋生非常态的心理暗示。

社会期待政府的检讨报告,能加深全民共识并强化国家应对未来危机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自满。类似“X疾病”或任何国际地缘政治危机,都会是新加坡的下一个严峻挑战。我们只能继续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加深社会互信,勇敢迎向未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