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教育改革万变不离其宗

教育制度的改进,只能是渐进以至试错的过程,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育始终是以树人育才为本,由于每个人天生资质不同,因此必须能做到因材施教。(档案照)
教育制度的改进,只能是渐进以至试错的过程,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育始终是以树人育才为本,由于每个人天生资质不同,因此必须能做到因材施教。(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过去几年来可说是教育制度的大改革期。教育部今年继续推出好几项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中学科目编班制,使约八成中学明年落实这一制度,取代快捷和普通源流分流制;调整A水准课程及报读本地大学的计分方式和废除年中考试;提高同届生终身大学就读率,在2025年达到60%。

这些改革各有不同的动因,有的是要纠正过去的政策实行多年后所产生的弊端,如分流和会考制度,有的是要减轻考试的压力,有的是要避免社会的分化,有的则是要配合新时代的社会与经济需要。

毫无疑问,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达致更好的成效,如减少不及格率,让学生能按各自的学习进度学习。过去小学和中学的分流制度用意都是如此。但好的出发点在落实的过程中,有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如过早分流(小三和小四)就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心向学。分流制度也出现了不同源流的学生被贴上歧视标签的问题。

至于会考制度,同样也产生诸多弊端,最严重的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尤其是在小六阶段。毫无疑问,在建国初期僧多粥少和资源有限,会考制度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让社会能把有限资源用来培养国家所需的少数“精英”;与此同时,政府也大力鼓吹唯才是用(meritocracy)。但这样的制度无形中也浪费了大量被淘汰的人力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做法都必须作适当的调整。唯才制导致精英阶层的出现和社会流动性减弱,势非设法改革不可。会考制度造成激烈的分数竞争,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纷纷给孩子恶补。

正如过去有资深教育工作者曾指出的,这不仅造就了庞大的补习产业,学校和学生也把很多时间花在考试的操练上,久而久之,读书为应试成了我们的教育目标,怕输成为我们的特性。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埋没很多人的多样性才华。

随着经济的成熟以及少子化现象,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各色各样的人才,因此,人力资源必须获得充分的培养和利用。我国现有多达六所公立大学,还有多所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广阔和多样的升学机会和途径。一来是国家有了更多的资源,二来则是经济发展和转型,需要更多训练有素的专才。总的结果是做到人尽其才。

但从过去几十年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每一次的改革既有积极成效,也有副作用。因此,新推出的各种改革措施不可能完美无瑕,主要的用意在减轻学生的压力,去除分流歧视,让学生发挥所长,同时促进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分化。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证明。

就以减低压力来说,只要考试制度还在,学生和家长还是难以摆脱分数主义心态;唯有心态改变,才能真正让教育改革看到成效。

客观来说,教育制度的改进,只能是渐进以至试错的过程,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育始终是以树人育才为本,由于每个人天生资质不同,因此必须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树人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培训技能,理想的做法是德、智、体、群、美等都能照顾到,希望我国的教育制度能一直朝这样的理想目标不断迈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