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新一届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中国人民与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相信各方都乐于重见当年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庞大机遇。(法新社)
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中国人民与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相信各方都乐于重见当年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庞大机遇。(法新社)

字体大小:

2023年3月6日

今年的“两会”在中国政府的换届之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昨天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把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低于外界预期,显示当局态度保守。去年中共二十大以及“两会”召开前的2月28日中共二中全会发表公报,重申“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反映对挑战严峻程度的意识。中国政府当前面对内部经济增长力不足和强化社会政治稳定的压力,外部面对美中博弈和外交围堵的挑战,或可温故知新,参考当年改革开放的经验。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是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显示中国政府在内外双重挑战之下缺乏足够的信心。官方对经济动力不足的评估是“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三年的冠病疫情封控措施对全国经济活动及社会心理预期产生不良影响,民间的消费和投资意愿明显减弱,加上外贸环境不尽理想,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短期内难以恢复到疫前状态。

经济增长乏力加上长期封控,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必须削减诸如公共医疗支出等基本福利,引发年长群体的不满和抗议。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压力越来越大,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时,强调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并联系到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的信心还没有恢复,就业环境不见显著好转,青年失业问题短期内不易改善。这加大了当局维持社会稳定的压力。

中国的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美中博弈的节奏还在加速,华盛顿一方面不断借乌克兰战争强化西方同盟,并集体向北京施压,要求中国切断对俄罗斯的援助,另一方面宣传“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警告台海局势可能升级,且持续升高美台政治和军事关系。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各种科技制裁与经贸脱钩丝毫没有松懈,动摇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对中国的经济复苏形成相当的阻力。

面对这一系列内外挑战,中国当局的应对之道仍然在坚持集中权力。中共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预料会进一步削弱国务院的职能,由中共中央进一步收回权力。此前的二中全会公报已经强调,深化机构改革必须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

文革之后把中国推向崛起之路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不同的路径。为了激活全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当时中国政府的改革办法是对外开门,对内放权。北京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吸引国际资本投资;放松对民营企业家的管制,让它们发挥创意,形成百家争鸣的市场竞争,让中国经济规模在几十年内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也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让它的国际影响力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越美国。

准备经受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新一届中国政府,或许可以参考当年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大国际经贸合作,下放必要权责给地方政府,保障民营企业的权利,来改善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预期。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些政策方向须要大力落实。

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中国人民与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相信各方都乐于重见当年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庞大机遇。当下的严峻挑战,或许正暗示着柳暗花明的潜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