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沙伊和解牵动中美外交布局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北京对话上星期五(3月10日)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中)在闭幕式上同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左),以及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合影。(中新社)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北京对话上星期五(3月10日)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中)在闭幕式上同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左),以及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合影。(中新社)

字体大小:

上周五传出在中国斡旋下最后在北京促成的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重开大使馆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被中国视为重大的外交胜利。美国政府审慎表达欢迎沙伊两国重建外交关系,但淡化了中国的作用。分别代表伊斯兰两大势力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能否经由这一举动达到长期的关系改善,甚至进而影响中东地缘政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和伊朗恢复被前总统特朗普政府中断的核谈判,至今虽未达成协议,但关系缓解,沙特近年也持续寻求与伊朗恢复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中国的介入提供了机缘,因而普遍被视为这场国际外交的大赢家。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在中东外交的失败。而作为中东问题的主角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饱受抨击。在特朗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以色列政府2020年好不容易与四个中东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苏丹、摩洛哥达成关系正常化,孤立伊朗,对这一发展基本上不乐见,以色列有舆论认为,正是拜登恢复与伊朗的核谈判,才给了伊朗喘气空间。以色列本来还预期今年将与沙特达成一项和平协议,如今则增加了未知数。

北京涉入中东外交的这个成果,今后可能牵引中美双方在该区域的明暗互动,值得关注的重点不少。

首先是沙伊两国的协议内容,相互之间的承诺能落实多少,这次协议包括双方将落实20年前的两项承诺,包括安全的合作;一般认为,如果双方能引导也门内战问题迅速归于稳定,已经是一大成就,至于涉及彼此在经贸(特别是石油贸易)、宗教与地缘领袖角色等深层利益,或将需要更多时间验证。

其次,中国近些年来积极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国家发展关系,沙特曾表达有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一些中东舆论也倾向认同北京以非传统大国身份出现在该区域,因此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会否逐渐扩大深化,值得关注。

第三,中国找到机会介入中东事务并且取得成果,西方第一时间就有评论指出这是“打脸华盛顿”这个传统的中东造王者。但一般相信,北京这次的表现更大可能是对华盛顿近期全方位在印太地区加码施压中国的反击行动,属于传统战术中的围魏救赵,既给美国在中东好看,也迫使华盛顿不得不分心处理中东纷杂的问题。北京更想专注于东亚以及台海和南中国海事务,巩固自己在这地区的影响力。

第四,沙特与伊朗关系改善,破坏了伊朗宿敌以色列辛苦搭建围堵伊朗的防火墙,特拉维夫与华盛顿如何处理接下来与阿拉伯诸国的互动,既重建美国在当地的威信,也缓解伊朗发展核武的意志,消除对以色列的威胁,有待观察。至于北京会不会打铁趁热,进一步拉近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则属于更大的变局,牵涉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会否出现积极变化。但一般相信北京当局眼下不会在这个高度复杂的地区涉入太深,与华盛顿增加角力的战场。但以第三方和事老并能有效达成任务的身份出现,却有可能与偏袒以色列又无法促成地区和平的华盛顿,形成鲜明对照。

在俄乌战争牵动的复杂世局下,沙伊和解本质上对世界,特别是对中东这个火药库来说,肯定是好事。但以色列今后的处境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华府的中东政策。以色列也不无可能增加对北京的砝码,以便在中东事务方面多一个第三方帮手。

眼下可以确定的是,就算美国重新把外交注意力转移到中东,与中国在东亚的竞争也不可能有所放缓,其长远的战略对手还是中国,甚至不能排除为了打击中国在中东刚刚出现的影响力,而加大在印太地区对华施压的力度。中国试图从外交布局上寻求突破,则可能成为双方在更多地区展开外交战的动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