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青少年毒品滥用问题不容小觑

具有误导性的毒品信息和观点越来越多,以及废死的呼声,对政府说服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毒品的危害以及严厉打击的必要,都是越来越艰巨的挑战。(档案示意图)
具有误导性的毒品信息和观点越来越多,以及废死的呼声,对政府说服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毒品的危害以及严厉打击的必要,都是越来越艰巨的挑战。(档案示意图)

字体大小:

我国长期坚持强硬对付毒品问题,但作为高度开放的国际化都会,也一直是国际毒枭的目标市场,最近出现的嗜毒者年轻化趋势尤其值得警惕。中央肃毒局前天公布心理卫生学院从2021年4月到2022年7月间的一项调查估计,过去12个月内,约0.7%的本地居民曾至少接触过一次毒品,百分比看似不大,但换算成人口数则是约1万8000人,不可谓少。

更令人警觉的是,在滥用毒品的人当中,有41.8%最早在18岁以前就曾尝试,且近半数是在住家,包括自己家和朋友家。本该属于青少年避风港的家庭,却成为毒品滥用的最初场所。

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昨天宣布,政府将组成一个跨部门防止青少年嗜毒委员会,成立工作组全面探讨问题,包括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合作,防止青少年接触毒品。

我国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也曾面对包括强力胶等严峻的毒品问题,在透过严厉而密集的执法、预防教育以及制度性的改造计划等多管齐下的努力后,今天的新加坡,应该是国际都会里毒品问题最轻微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美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俗称“丧尸药”的芬太尼相关合成毒品泛滥,导致受害者满街的失控现象,迫使美国政府为此宣布紧急状态,加大打击力度;美国、欧洲和南美多国组成的反毒品组织,近日也采取大规模行动,逮捕历来最多的近300名嫌犯,破获与芬太尼有关的大量毒品。这在在显示,崇尚自由的西方社会,也不得不正视越来越严重的国际贩毒活动对国家和年轻人的危害。

根据本地调查,最普遍被滥用的毒品是大麻、爱他死和甲基安非他命(冰毒),其中,大麻在美欧一些国家已经被视为有医疗作用而合法化或除罪化,甚至被当成娱乐消闲用品,泰国在去年也将之除罪化。然而,了解毒 品的人都知道,大麻对很多人来说是“入门级”的毒品,本地约52%的嗜毒者首次接触的就是大麻,或许正是它在国际媒体的塑造下,给特别是年轻人相对“无害”的印象。

然而毒海的涉足总是由浅入深,国际上毒品的合成技术越来越精细,像美国出现的“丧尸药”,毒性就比过去的合成毒品严重很多倍。嗜毒者若从来不被震慑或教育,对这种由浅入深的感觉,很可能就是温水煮青蛙,直到不能自拔,毁了人生。即便相对“传统”的毒品,根据专家指出,也可能导致身心功能的破坏,影响社交能力,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长期耽溺其中,毒瘾越来越重,后果更不堪设想——包括连带地引发其他犯罪行为。许多青少年在同侪甚至家人的影响下,或基于好奇而接触毒品,其实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需要的是早日接受治疗和改造。

可恶而更应该被对付的是贩毒者,跨国贩毒组织以人命为代价赚取暴利,不应以任何理由被放纵。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前天举例指出,我国在引用死刑对付大麻贩毒者四年后的1990年,偷运入我国的大麻数量显著减少。这些本地经验清楚显示,在贩毒问题上,严刑峻法并非其他国家或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想象的那般无效。

泰国让大麻除罪化,马来西亚废除贩毒的强制死刑,以及国际上把毒品滥用问题看得越来越轻率的舆论和观点,都可能让思想还不成熟的本地青少年以及倾向自由主义价值的人,产生轻忽的态度。本地毒品问题至今控制得不错,一旦在执法和量刑上手软轻纵,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数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受害者。

边境关卡是我国持续打击毒品贩运与滥用的重要战场,但透过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传播的错误认知,也越来越成为反毒的新前线。具有误导性的毒品信息和观点越来越多,以及废死的呼声,对政府说服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毒品的危害以及严厉打击的必要,都是越来越艰巨的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