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拉近健康寿命与预期寿命的差距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预期寿命也越来越长。(谢智扬摄)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预期寿命也越来越长。(谢智扬摄)

字体大小:

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22年出生的本地居民,预期寿命达83岁,比冠病疫情前的2019年的83. 7岁稍低,但比10年前(2012年)的82.1岁增加0.9年。2022年的预期寿命数据较疫情前低,主要是冠病的死亡率较高。如果死亡率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预期寿命可能会更高。

报告指出,现年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可再活19年,女性则是22.3年。这意味着65岁的男性可活到84岁,女性可活到87.3岁。

预期寿命是国家福祉及繁荣的指标之一。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预期寿命也越来越长,并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长寿固然是福气,但若是长期卧病在床的长寿,不仅为个人以及家庭带来痛苦,也加重社会与国家的负担。

在2019年5月,卫生部在网站上发布了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联合进行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我国居民的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短了约10年。换句话说,在走完人生旅程之前的10年内,他们都是疾病缠身或是卧病在床。

最近,卫生部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本地有至少三成60岁以上的年长者,面临身体日益虚弱的风险,另有5%已经身体虚弱。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流失、行动能力退化,以及容易感到疲倦。虚弱会提高死亡及残疾的风险,并导致生活素质下降。

我国满65岁的公民,在2026年将占总公民人口的21%。按照联合国的定义,我国到时将步入“超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患病的概率较高。根据最新的数据,每四名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在一生中患上癌症,而在目前诊断患癌的人当中,近40%是70岁或以上的长者。

另一方面,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患上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慢性病者,分别占总人口32%、37%及9%。这些慢性病提高了中风、心脏病及肾衰竭的风险。

这在在显示,预期寿命延长不意味着健康长寿。一家保险公司星期二(5月23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在亚洲13个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新加坡居民中,每10人就有六人对健康长寿缺乏信心。

卫生部在确保国人健康长寿方面,不遗余力。它推出了健康SG计划,协助国人采取实际行动以保持和改善健康。预防胜于治疗,健康SG计划强调预防疾病的发生或“治未病”。其中的一个具体措施是鼓励国人固定看同一名全科医生,双方建立起长久互信的关系,并量身定制一套保健护理计划。它也鼓励国人定期体检,尽早医治。

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每10名60岁及以上的年长者中,就有一人有失智症的症状。部分失智症病例跟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有关,另一个导因是与社会隔绝。因此,政府推出了更新版的幸福老龄化计划,以确保年长者保持身心活跃,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政府在健康长寿方面,只能扮演赋能的角色,关键仍然是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王乙康指出,健康的体魄不外是睡好吃好,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定期运动,不抽烟,定期体检及接种疫苗。他说,这些都是常识,但是由于人的惰性而没有身体力行。

新加坡的生活节奏快,生活费高,不少国人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不过,上述保险公司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正在重新审视生活的目标,并更注重体能训练。此外,他们也利用科技测试健康情况。

健康长寿的生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年轻的一代应为充实的退休及老年生活做好准备,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家庭以及人际关系,并在财务上做好预算。生老病死固然是自然的规律,但若能在老年时减少卧病在床的时间,并无痛无悔走完人生的旅程,那是何等的乐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