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设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日前发布今年的全球和平指数,新加坡跃升三个名次到全球第六;其中,我国在安全与治安领域的排名是全球第四,仅次于芬兰、日本和冰岛。这是值得国人重视的新闻。

生活在新加坡感觉很安全是大多数人——包括新移民和旅客——都能充分体会的一点。这项年度发布的指数主要根据安全和治安、国内外冲突,以及国家军事化程度这三大类别的23项指标,对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加以排名。在安全和治安方面的评估,也包括谋杀案和暴力犯罪等等,新加坡在这些方面长期以来都有很好的表现,继续在排名上靠前不稀奇,但我们不能就此视为理所当然。

俄乌战争是全球和平指数下降的主因,破坏了原本最和平的欧洲地区的几项指标;此外,中美对抗激化的国际环境,让世界与区域和平前景变得更加脆弱与不可测;调查也评估了中国大陆一旦封锁台湾,将摧毁两岸与世界经济。

总体来说,过去15年来的世界更不和平。除了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少国家内部也陷入持续动荡,导致人命和财产损失和经济破坏。

战争是和平的主要敌人,但影响国家和平的因素,更多来自内部纷争。很多国家长期面对治理能力不足、族群或意识形态对立等问题,导致社会长期处于紧张关系或分裂,一旦经济长期不振,各种社会矛盾瞬间表面化,民生凋敝、犯罪率上升、治安恶化等情况都会加剧。

在最和平的国家名单里,绝大多数来自单一族群的发达国家,新加坡作为极少数多元种族和宗教文化的入榜者,其实具有特殊意义。或许这可以启发国人更进一步思考:过去那些年,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今后在周遭环境变动的情况下,要怎么维持这一点?

从国际案例可知,无论国家之间或国家内部的和平,都不是从天而降。新加坡独立58年来,一些和我们同时代争取脱离殖民身份的国家,有些饱经内战的沧桑,有些纠缠在政治贪腐或族群纷争之中,能专心致志建设家园,持续改善民生的国家,新加坡算是其中佼佼者。但作为族群与宗教高度多元化、内外环境极其复杂的新兴小国,新加坡不是没有可能在曾经的某个时间点,点燃潜在的火药桶,成为人民竞相出走的乱邦。

在避开一切陷阱与诱惑走到今天后,世界再度出现危机,但对于怎样维持国内族群间的互信、谅解,政策和法律怎样保持最大的公正、合理,经济成果怎样做到最好的分配,全社会该怎样认识到和平与安定对每一个人都最有利,我们都有了更多的体会,而这正是关系到内部和平的持久与否。

去年中,第四代领导班子启动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致力更新社会契约,与全民共同规划国家前进的道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国会揭示的五大调整,包括改变对技能的态度、重新诠释成功定义、改变社会援助方式、改变关怀年长者的方式,以及让新加坡人少关注“我自己”,多关注“我们大家”。这正是一种与时并进的治国态度,试图透过改变政策与思维,让政府与民间都适应时代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我国也曾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宗教多元性名列世界之冠的国家,每年7月21日的种族和谐日,以及种族互信圈与和谐圈、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等等组织和机制,多年来都见证我们如何重视和谐,为火药桶设置安全阀。

没有一个社会应该把太平日子视为理所当然,特别是在经济下滑不再繁荣之后,继续保持安定与和谐。对外的安全可以仰赖军事准备和外交手腕,但内部和谐只能靠族群之间不断的真诚沟通、对话,打造各种增加互信与互谅的空间和途径,避免同温层固化,积累每一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新加坡人有眼前的和平,因为我们不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也懂得持续寻找长治久安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