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暂不按照原定计划过渡到新易通卡(SimplyGo),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并对于政府听到他们的声音做出调整而感到高兴。这次事件暴露陆路交通管理局与公众沟通不足,在缺乏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便推行新政策,值得其他政府部门借鉴,避免日后因沟通不良再掀起风波。

陆交局1月9日宣布,从6月1日起,未提升为新易通的成人易通卡和NETS万捷通卡将不能支付公共交通车资。公众怨声载道,主要因为使用新易通卡不能在地铁闸门和巴士阅卡器上,看到扣除的车资和卡内余额;加上消息公布后,公众纷纷前往地铁站提升旧的易通卡,导致系统不胜负荷,造成许多不便。

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星期一(1月22日)在脸书贴文,为此事代表交通部和陆交局道歉,坦承若做了更好的准备,这是可以避免的情况。陆交局接下来除了研究如何提升账户式票务系统卡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之外,也应检讨在推行过渡计划上出现的沟通不完善问题。一个好的政策,尤其是面向大众的民生政策,必须制定良好有效的沟通策略、配合广泛的宣导工作,才能顺利落实。

很多公众不知道过渡到新系统是必须,因为卡式票务系统的运行寿命即将到期。此外,大家要到星期一通过部长的脸书贴文才知道,原来同时维持两套系统须要投入4000万元。如果早点知道这个代价,国人说不定比较可以了解过渡到新易通的必要,虽然不情愿但愿意接受。按照原定的过渡计划,陆交局已考虑到优惠卡持有者当中有不少人对科技较不擅长,因此让他们可以继续使用原本的优惠卡,但因为宣传方面做得不足,以致不少不知情的优惠卡持有人也提升到新易通,加深人们对陆交局的误会,以为该局赶鸭子上架。

新易通已经推出多年,用户曾经反馈无法在上下车时一眼查看车资和储值,但陆交局只解释了背后的技术限制,以及强调使用新易通的种种好处。由于新易通当时是其中一个付款选择,因此人们虽然不满,但讨论并不算激烈,直到陆交局决定将它变成唯一选择时,出现的极大反弹大概是该局始料不及的。

陆交局在回答媒体询问时说明,在确定新易通过渡计划之前展开了市场调研,并与成人乘客和优惠卡持有者进行了小组讨论,参与者普遍支持转到新系统,多数人表示不介意无法立即查看车资与余额。这跟该局在去年原本要取消167号巴士路线的情况相似。当时,它是在咨询社区领袖的意见后做的决定,然而在沿途居民的反对下,它后来决定暂时保留了巴士服务路线但减少趟次。两次风波让人不禁要问,它在收集民意的时候,用的方法正确吗?

政府在做任何重大决策之前都会听取民意,通过民情联系组(REACH)或成立公民咨询小组收集公众意见。然而,参与这些讨论会的多是一些在社会或社区相对活跃的人士,未必能很好地代表大众民意。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在2021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就显示,参加公民咨询小组的低收入或低学历者较少,因此可能无法获取更广泛的意见。此外,人们在咖啡店以外的场合表达意见时可能过于圆滑与含蓄,以至这些讨论小组没能反映真实情绪。

政府对政策改弦易辙表明政府愿意聆听,从善如流,然而若次数过于频密,对政府的形象并不好。朝令夕改会让人们无所适从,也可能传达错误的信息。推行新政策之前除了解民意之外,同样重要的是不可忽视沟通,让公众清楚推行新政策的原因,并且给大家足够的时间过渡,不让人感到那么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