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名来自刑事侦查局、警察情报局、特别行动指挥处和内部安全局的执法人员,9月9日在全岛数个地点逮捕六名与国际网络袭击团伙有关联的嫌犯。其中五人是中国籍男子,另一人是新加坡籍男子。警方在文告中指出,这次的执法行动意义重大,因为这六人涉嫌在本地展开国际恶意网络攻击。
在这之前,我国警方应美国司法部的要求,逮捕一名匿居新加坡的35岁中国籍男子。他被指经营和操控全球最大的恶意软件犯罪网络,并把植入恶意软件的僵尸网络卖给犯罪团伙,获利至少9900万美元,网络罪犯团伙则利用僵尸网络诈骗超过数十亿美元。
本地的网络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但至今网络犯罪团伙的运作基地,大多在法治不彰的国家与地区。新加坡施行的严刑峻法以及警方破案的效率,有效阻吓国际犯罪团伙到此作业。即便如此,警方最近的执法行动显示,国际网络袭击团伙可能有意把作业基地扩大到新加坡。
我国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开放的金融体系,以及宜居的国际都会环境,对外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样也会被国际网络犯罪团伙看中。去年8月,我国警方就捣毁源自中国并涉及30亿元巨款的洗钱团伙,他们之中有些举家搬到新加坡,在此过奢华的生活。
新加坡是受网络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网络诈骗案件中的人均损失也是最多的国家之一。警方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诈骗案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6.3%,达2万6587起;诈骗损失金额也增加24.6%,达3亿8600万元。
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发布的网络安全健康报告指出,每10家企业中就有超过八家在一年中遇到网安事件,当中约半数在一年中遇过多次。网络专家指出,新加坡是个富裕的国家,也是金融中心,巨大的交易数量让岛国成为网络攻击和诈骗的主要对象。
尽管我国的执法机关不遗余力地应对网络诈骗与恶意网络攻击,但网安情势日益严峻。国际网络犯罪团伙在境外运作,已经对我国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若把运作基地移到本地,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一条龙的运作,对我国的网安将构成更大的威胁。
此外,这也损害新加坡的国际形象以及国家利益。源自新加坡的网络袭击,不论始作俑者是谁,都可能被他国视为不友好的行为。防微杜渐,我国不能让国际网络犯罪团伙匿居,更不能让他们扎根运作。
在下游方面,公众有必要持续保持警戒性,避免沦为网络犯罪团伙的受害者或跑腿。警方的资料显示,多达86%的骗案受害者自行转交钱财给诈骗团伙,不少受害者宁可相信骗子,也不相信反诈机关或银行的劝阻。这一方面反映诈骗团伙操控受害者心理的高超技巧,另一方面也显示公众防诈意识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人经不起诱惑,将银行户头卖给网络犯罪团伙,沦为钱骡。在警方最近展开两周的全岛行动中,有346人因涉嫌参与诈骗活动或充当钱骡而受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380万元。
企业是网安另一块短板。网安局的调查显示,虽然超过八成的企业都遇到网安事件,但有46%的企业和49%的非盈利组织认为,自己不太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在网安的五项措施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与组织全面实施其中的三项。
面对网络袭击,本地企业普遍上采取消极的态度。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调查显示,本地200家受访的中小企业中,近九成表示若遭遇勒索软件袭击,会支付赎金。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支付赎金的行为会助长网络犯罪分子的气焰,甚至鼓励一些人走上这条邪门歪道。
国际网络犯罪团伙的手法日新月异,他们以散弹打鸟的方式大小通吃,卷走不少钱财。网络诈骗与网络攻击已成为不法之徒一本万利的生意,新加坡是他们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有必要继续加强网安的工作,严防国际网络犯罪团伙在此扎根,并全方位地打击它们的运作与资金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