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我国总人口首次突破600万,达604万,比去年同期增加2%。这不是因为生育率提高,而主要是冠病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劳动力需求增加,带动更多非居民人口的流入,他们主要是工作准证持有者和外籍帮佣。

9月24日发布的《2024年人口简报》指出,过去一年,非居民人口从去年6月的177万人,增至今年6月的186万人。新加坡公民则只增加约3万人达364万人;永久居民增加约6000多人,达54万4900人。

去年的公民新生儿人数只有2万8877人,比2022年的3万零429人少了5.1%。过去五年的新生儿人数平均每年是3万1000人,也低于之前五年的平均数(3万3000人),可谓每况愈下。去年的居民总生育率只有0.97,是历史新低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公民新生儿当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公民与非公民结合的跨国家庭。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65岁以上者如今占公民人口约20%;80岁以上的人口达14万2000人,比2014年的8万5000人增加67%。长寿者越来越多,失智症和各种慢性病患者也与日俱增,独居老人的问题越发值得关注。

综合这几个主要数据来看,我国面对的人口难题基本上没什么改变,也就是生育率低,新生儿减少,老龄化加速,本地人口增加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总的说,问题依旧是错综复杂,挑战重重,必须锲而不舍,继续寻求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些年来,尽管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仍无法扭转生育率的下降,而人口老龄化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唯有通过吸引新公民来弥补人口的不足。与此同时,也必须输入大量外来劳力和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很多需要大量劳工的行业如建筑、海事和加工行业,都难以找到足够的本地人,政府只能允许它们输入持工作准证的外劳。这些行业在冠病疫情后逐渐复苏,输入的外劳人数也与之俱增。同样的,很多高技术行业和专业也需要外来人才填补专业人员、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的不足。

过去五年,我国平均每年吸纳2万2400名新公民,人数几乎和新生儿相当。每年新增永久居民平均则是3万2600名。外劳人数在过去一年里则增加5%。从这些数字可见新公民、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固然满足我国人口和劳动力方面的需要,但外来人口,包括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毫无疑问,非居民人口的增加会给本地的各种设施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是比较容易解决的。新公民的融入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难度会随人数的扩大而加剧。由于人数众多,比较容易形成小圈子小聚落,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因此,虽然引进新移民是客观上的需要,却也有与之俱来的问题,必须谨慎处理,融合问题尤其应受到高度重视。

无论如何,总人口的增加说明我国在吸引外来移民和外劳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有利于吸引外来人才落地生根,填补本地人口的不足。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国必须确保这两个因素的持续,才能缓解人口问题和应付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