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总理11月10日透露,即将开设的新加坡回教学院将培养了解本地多元文化环境的回教宗教师,以满足马来回教社群的社会和宗教需求,并继续促进本地各群体之间的互信与团结。从所透露的课程设计观察,学院所要培养的宗教师不但拥有专业宗教学养,也同时具备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所以能够在新加坡这个多元且世俗化的社会,为信众提供宗教和精神方面的辅导,让他们得以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安身立命。
学院开办四年制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提供回教学和社会科学两种主修选项。回教学主修课程与在埃及的权威机构“伊斯兰法制委员会”、约旦大学及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等海外学府和机构合作推出;社会科学则与新加坡社科大学合作。这样的学术安排让毕业后的宗教师不会显得不食人间烟火,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挑战和精神需求,以及作为多元社会一员所必须秉持的基本价值观与共识,对建设中庸包容的新加坡有所助力。
成立新加坡回教学院无疑有一石二鸟之效,一方面能培养符合本地需求的回教宗教师,另一方面强化本地多元身份价值认同,降低外来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多元社会的向心力。无法否认的是,宗教对于端正社会人心发挥重要影响,但诸多历史和现实例子也表明,野心家利用宗教强调纯正的排外特质,鼓动仇外情绪来攫取权力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多元宗教和种族的新加坡,这尤其是必须警惕的威胁。一旦我们拥有足够本地培养、认同新加坡价值观的宗教师,就能降低来自外部的影响。
在智能手机结合社交媒体的人工智能时代,无硝烟的国际认知战已然如火如荼展开,作为开放社会的新加坡自然难以幸免。各个族群因此必须培养足够的身份认同免疫力,避免被各种外部势力利用来分化社会团结。清晰坚定的国家身份认同,对国家利益有基本的了解,能防止在外国发生的冲突,影响国人的团结。当下的中东战争,以及此前的缅甸冲突,当地参与方的宗教信仰,都可能激发本地信徒同仇敌忾的情绪,甚至因而质疑政府的外交决策。
与先前成立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道理一样,设立新加坡回教学院有助于巩固和强化本地多元身份认同,促进各社群的共同国家意识,同时增进相互了解和欣赏,在明确的身份认同基础上,自信地与国际社会交往。本地宗教团体经常与外国同道交流,无论是出国参加国际活动或邀请外国布道者来本地讲经。政府曾因为不同宗教的个别外国布道者的激进立场,而禁止对方入境,反映这一威胁的现实性。这也表明培养本地宗教师的必要性。
本地一些主流宗教如基督教、佛教等,都拥有本身的学术机构,且多年来已经享有相当的信誉和成就。新加坡回教学院的成立,因而锦上添花,让本地宗教学术更加反映社会的多元信仰。此外,新加坡的国际品牌,或有助于回教学院日后发展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府。在推动回教现代化课题,例如在多元社会如何尊重异己,在世俗社会如何自处,并发挥回教的社会福利责任等领域,回教学院有望成为区域乃至更广大的回教世界的学术重镇。
作为小国,新加坡必须时刻强化自身的国际价值,在知识和观念领域发挥榜样作用,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贸易保护主义崛起之际,新加坡提倡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倡导订立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数码贸易协议等,在对冲逆全球化势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在国际地缘政治可能发展出所谓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新加坡在提供宗教文明知识的对话与理解方面,同样能创造和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这是创建新加坡回教学院时所应有的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