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真主党同意停火,停火协议在11月27日生效。有报道称,这是美国拜登政府对特拉维夫施加巨大压力的结果,但也可能反映以色列政府对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后的回应。因为特朗普一再强调反对战争,主张“以实力保障和平”。黎巴嫩南部的停火协议,让中东冲突的焦点又回到加沙,然而更关键的是欧洲大陆的俄乌战争。虽然拜登政府近期同意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引发战争升级的担忧,但也有迹象表明,特朗普追求停战的意志,还是有可能在明年得到落实。

停火协议由拜登于11月26日宣布,显示华盛顿的核心角色。协议基本上满足以色列确保北部边境安全的要求,在未来60天,真主党从黎南边境撤走,转移到利塔尼河以北地区,由黎巴嫩军队和安全部队取代,确保真主党不会在那里重建基础设施,以色列在黎军到位后逐步撤军。美国不会直接派兵参与维和,但会连同法国和其他盟国,为保障协议有效提供援助。若真主党或其他组织违反协议,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以色列有权依据国际法行使自卫权。

协议部分反映特朗普当选的国际效应,因为他自诩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没有发动新的战争。与特朗普私交甚笃的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同意停火,或许是提前响应特朗普的和平外交大计。当然,内坦亚胡同意停火,可能也跟以色列已经取得大部分战争目的有关。自9月17日发动传呼机爆炸攻击,杀伤数千名真主党中高层干部,瘫痪整个指挥体系后,以色列10月1日挥军北上,扫荡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据点,大体拔除这根肉中刺,确保以色列北部边境居民的安全。在消解伊朗长期部署在近邻的这一威胁后,以色列才有足够理由停火。

随着这一新发展,国际舆论接下来的焦点,应当回到加沙战事。以色列已经基本摧毁加沙的哈马斯武装力量,但仍然有上百名被哈马斯绑架的人质下落不明。这成为以色列拒绝停火的理由,尽管美国多次施压。况且,在哈马斯去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平民发动恐怖突袭,以及至今持续13个月的战事后,以色列朝野似乎正形成某种政治默契,放弃国际社会调解以巴矛盾的两国方案。换言之,以色列有意长期控制加沙,防止类似哈马斯的武装力量死灰复燃。这势必成为中东乱局的隐患。

跟黎巴嫩作为主权国家不同,加沙以及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基本上处于以色列的掌控之下。两地数百万巴勒斯坦人,则因为其他阿拉伯邻国如埃及、约旦等的严防死守,无处可去,成为以色列甩不掉的烫手山芋。此外,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同加沙的哈马斯政权势同水火,让巴勒斯坦建国大业更为复杂。亲以色列的特朗普执政,势必让问题更为无解。以色列必然更不愿意放弃在西岸的垦殖区计划,同时加紧对加沙地带的严密控制,包括驱逐当地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建国梦因而遥遥无期。

黎巴嫩停火为俄乌战争的前景提供暗示。拜登政府以回应朝鲜派兵参战为由,同意乌克兰使用美国陆军的战术远程导弹,攻击俄国境内目标,英法等盟国相继跟进,让战事进一步白热化。俄国总统普京再度恐吓使用核武器,并对乌克兰发射貌似携带常规弹头的洲际导弹,引发战争升级的担忧。特朗普据报考虑让80岁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凯洛格担任俄乌问题特使,多少反映他准备如何结束战争。凯洛格主张强化军援乌克兰来逼迫普京上谈判桌。拜登放行乌克兰攻击俄国境内目标,符合这一目的。

美国当下最关注的是中国崛起的挑战。从特朗普的内阁名单看,这应该也是他的外交重点。因此,尽快结束中东战事与俄乌战争,让美国能心无旁骛应对中国,或许能解释黎巴嫩停火的地缘政治背景。尽管特朗普还未上台,但他重返白宫的效应已经出现。不难想象,结束俄乌战争会是他执政后的重要外交议程。路透社11月26日报道,特朗普团队正探讨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直接对话的可能性,显示他很认真对待维持和平的竞选承诺。黎巴嫩停火自然是拜登的功劳,但特朗普效应同样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