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预估数据显示,今年首季新私宅以及转售组屋的价格涨势,出现放缓的迹象。私宅价格环比上涨0.6%,低于去年第四季的2.3%;组屋转售价环比增长1.5%,低于去年第四季的2.6%,也是过去五个季度内最小的增幅。

这得归功于政府在房地产供应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冠病疫情耽误建筑工程,导致7万多户申购者无法如期获得组屋。在预购组屋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转售组屋以及新私宅的价格急速上涨。百万元组屋的转售应运而生。

政府双管齐下,从供应及需求下手。自2021年12月以来,政府推出四轮降温措施,以抑制房地产需求。这包括调低组屋房贷与估值的比率,以及规定私宅业主在脱售私宅后,须等待15个月,才可购买转售组屋。

另一方面,政府加速组屋的建造步伐,在上个月完成所有在疫情期间积压的92个项目。它也通过售地计划,逐步增加私宅与执行共管公寓的供应量,并推出更多预购组屋与剩余组屋。此外,它通过政策指引,提前宣布未来几年预购组屋的供应量,以避免恐慌抢购以及房价失控。

尽管如此,在过去几年,房价仍然急速上涨。截至2024年,非有地私宅价格与2019年疫情前相比较,上涨近36%。同期,转售组屋价格上涨50%。

房地产市场环环相扣,转售组屋、新私宅以及预购组屋的价格相互推高。一些不想等待太久的购房者,放弃预购组屋,转向转售组屋,推高转售组屋的价格;一些私宅业主脱售私宅套现,转向转售组屋,使百万元组屋的成交量上升。组屋成为可获厚利的投资工具,推高预购及转售组屋的需求,使年轻一代或是没有富裕家长支持的申购者,对购房的负担能力,感到焦虑。

政府意识到坊间对房价的观感与担忧,不厌其烦地提出许多数据,说明组屋是绝大多数国人都负担得起的。

首先,它一再指出,在首次购买转售组屋的买家当中,有八成是用公积金支付房贷,不需要动用现金;其次,百万元组屋只占转售组屋总量的极小比率;另一方面,在组屋定价方面,虽然转售组屋价格是参考的标准之一,但是政府根据国人的收入与负担能力,给予大量折扣与津贴。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指出,购房者的心理是导致转售组屋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他说,百万元组屋转售只是一小部分,但导致一些购房者的恐惧,也使卖房者推高要价。他多次警惕买房者,房地产市场有周期,高价买房及房贷过高者,在房价下跌时,将首当其冲。

尽管供应开始增加,但跟不上积压的需求。房地产市场依然红火,私宅与执行共管公寓地段的投标价,屡创新高,今年首季百万元组屋的成交量估计达334宗,再度刷新纪录,占总体交易量的5%以上。

在本地,不论私宅或组屋,不仅提供住所,也是投资保值的工具。此外,政府配合人口结构改变的趋势,放宽单身人士申购组屋的要求,加大房屋的需求。

另一方面,冠病疫情以来,房价没有经历显著的调整,加深买房者对房价只升不跌的观感。此外,收入的提高以及投资渠道匮缺,也使房价有相当大的上升动能。购房者对负担能力的焦虑,挥之不去。

在本地,房地产是许多国人最大或甚至唯一的资产,并与退休保障捆绑在一起。政府必须在拥屋者对资产增值的期望,以及购房者对可负担房子的诉求,求取动态的平衡。

除了增加供应稳住房价,政府应在心理层面上,继续确保购房者真正感受到组屋是买得到及买得起的。缩小房价负担能力的认知落差,有助于减少恐慌抢购及房价失控,稳定社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