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东西线地铁服务因故障中断了六天,每天有约50万名乘客人次受影响。出事的地铁属于即将退役的第一代列车,但老旧不是地铁故障的主要原因。
陆路交通管理局星期二(6月3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地铁故障乃是维修不到位以及员工失误所导致的,并有意对地铁公司SMRT处以300万元的罚款。这将会是10年来SMRT因地铁事故第六次受罚,以罚金来说,也将会是第二高的。
最近的事故发生于去年9月25日早晨。一列东西线列车,从巴西立地铁站西向行驶至大士连站终站后,折返东行。约五分钟后,执勤人员向指挥中心报告车厢内有烧焦异味。中心决定将列车撤回乌鲁班丹车厂检修。
不料,列车驶经女皇镇轨道交汇处转入西行路线后,前轮脱轨、轴箱脱落,部分残骸散落在地铁轨道上,造成2.5公里长的轨道、道岔、电缆及供电轨设备受损。经过六天抢修,地铁服务才恢复运行。
陆交局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地铁故障起因很可能是列车轴箱内的轴承润滑油硬化,在行驶时导致轴承磨损及过热,烧毁支撑轴箱两侧的弹簧,使轴箱脱落。它说,若SMRT能更及时彻底检修列车,就会发现轴箱组件出了状况,并能更早替换硬化的润滑油。
根据报告,SMRT在维修作业方面,与列车制造商的建议,存在落差。制造商建议每三个月详尽检查油箱,SMRT却延长至每半年一次;制造商建议每两年彻底检修列车,SMRT则在行驶50万公里后才进行彻底检修,平均每3.3年一次。
在2022年,SMRT又把彻底检修期延长至每57万5000公里一次,2024年8月再延至75万公里。发生事故的列车,在2018年彻底检修后,已行驶69万公里。在这六年期间,它未进行彻底检修。
除了维修不到位,地铁故障也涉及员工的失误。事发当天,检测系统在早上7时23分已侦测到列车的轴箱温度高达118摄氏度,比正常运作的30至65摄氏度高出许多。但警报系统未能识别是哪一列列车出现高温,列车管理员也将警报误判为系统误报,未进一步通报或检查,让列车继续运行。
根据SMRT的内部规定,轴箱温度一旦超过90摄氏度,列车管理员便须向指挥中心通报,指挥中心可马上将列车撤回车厂,并通知维修团队。在这起事故中,交通部属下的交通安全调查局指出,SMRT的列车管理员在应对无编号列车出现高温情况方面,没有受过相关训练。
此外,SMRT内部有一套延后检查的机制,若要将彻底检修延长到57万5000公里或以上,就要管理层的评估与批准。它声称有评估事发列车的可靠性和状况,但却无法提供相关的延期要求、评估和批准的记录。
在事故发生后,SMRT承诺与陆交局紧密合作,支持资产更新和改进工作、进行有效维修,并确保系统运作良好。它将加快新列车的测试和启用,并按计划最迟在今年9月底让所有第一代列车退役。此外,它与陆交局以及全国交通工友联合会成立劳资政工作小组,全面检讨地铁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度。
我国地铁系统自1987年开通以来已有38年历史。由于系统老化以及维修不到位,地铁故障时有所闻。在2011年12月15日与17日,地铁出现严重故障,影响超过20万名乘客,政府为此成立检讨委员会。在2016年,淡马锡控股把SMRT私有化,以便在没有其他股东的压力下,提升地铁的维修工作与服务。地铁公司也把“预防性维修”提升到“预测性维修”,以在问题出现前抢先维修。这意味着地铁公司在维修方面,作出更大的投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总算是控制了地铁故障的顽疾。但是,去年9月底的事件显示,地铁的维修与职员的培训不可松懈。监管当局以及地铁公司有必要重新审视预测性维修的韧性,并谨记“墨菲定律”所说的,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都一定会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