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与电子烟危害相关的消息不断浮现,包括有服役军人在巴士上吸用、少年在地铁不支倒下、受害者家长与贩卖者大打出手,更有家长反映有青少年在小学校外向学生兜售电子烟,令人不寒而栗。
内政部近日宣布将借调人员支援卫生科学局的工作,显示取缔电子烟和打击“丧尸烟弹”的情况益发严峻,必须全社会共同严肃面对。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重申我国对毒品保持的强硬立场,含有依托咪酯这种麻醉剂成分的电子烟,已经对社会造成危害,若新加坡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对毒品采取宽松态度,问题将成倍扩大。近期在许多公共场所出现青少年失控的情况,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政府重申强硬立场并且准备采取更严厉的打击措施,不但是阻止情况恶化,也是确保本地青少年不会进一步沦落失控的必要手段。
卫生部已经宣布将依托咪酯列为C级毒品管制,一旦措施生效,使用或持有相关成分的电子烟者,将依据《滥用毒品法令》被视为毒品使用者,移送戒毒所或被起诉。在措施生效前,依托咪酯也是受《毒药法令》监管的药物,违反者可被判罚款监禁。
这一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毒物在极短时间内扩散传播,必须在失控前严肃对待,政府各部门必须协调打击,全民也要发挥公民意识举报。根据媒体调查报道,在市中心众多夜店内外使用电子烟的情况相当普遍,一些夜店并不严格留意客人行为,恶习可能在音乐与昏暗的灯光中借着“快乐”的场合蔓延,这或许是阻止电子烟传播的一大漏洞。
此外,根据连日来的新闻报道,有家长发现孩子受害,却因为惧怕罚款而不敢报警,这种缺乏防毒意识的社会底层或须要关注的家庭,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公众教育。有关方面最近鼓励匿名回收电子烟的计划,在勿洛的回收箱短短四天就半满,一方面显示方法正确有效,另一方面却也说明问题不容小觑。
电子烟的危害也在本区域其他地方扩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都有相当高的泛滥程度,有些国家监管薄弱,有些国家则因为不属于非法导致大量蛊惑性的广告影响了年轻人的认知。
修正原来的概念,树立正确认知是对抗电子烟的另一个重点。电子烟的研发原是为了取代香烟,通过减少尼古丁的摄入,帮助烟民过渡和摆脱烟瘾。因此,它初期的形象尚属正面,然而,后来的市场发展和使用演变却被有心人士找到可乘之机,在烟液中添加了依托咪酯等能产生迷幻效应甚至致死的物质,以贩毒的手段扩大市场牟取暴利,成为失控的毒品载体。但国际上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它不是有害物品,很多国家政府在监管上因而滞后,加上一些国家在“大麻合法化”问题上模棱两可,民众对是不是毒品的认知因而不清晰,终于导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结果。
几年来,人们从媒体上看到在美国一些地区出现积重难返的丧尸现象,恐怖电影里的情景在现实社会出现,反映当地在社会治理上的严重缺失,对毒品的打击严重断层。
贩毒者透过走私和社媒平台等渠道在本地输入和销售电子烟,以鲜艳和讨好的外形设计或包装,吸引无知和乐于耍酷的青少年上瘾,迅速扩大市场,加上体积小,无烟雾不易察觉,有利于走私夹带,却对取缔带来极大的考验。
我国对毒品问题向来坚定不移,在电子烟的危害已经明确更甚于过往其他毒品之后,更应该快马加鞭严厉打击,同时在舆论宣传和反毒理念的战场上齐头并进,避免形势向天真无知的小学生蔓延,制造更大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