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部9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的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报告,有17人因工伤事故丧命,少于去年同期的19人。重伤事故则有286起,同比减少18起。重伤指的是,导致员工断肢、失明、失聪,以及瘫痪等严重后果的工伤事件。

如果把今年上半年的伤亡数据,推算到一整年来看,每10万名雇员中,有0.92人因工伤死亡,低于去年同期的一人;重伤为15.5人,也比去年同期的16.6人少,并且是历来最低。政府的目标是最迟在2028年,将工伤死亡率降至平均每10万名雇员少于一人的水平。

在去年的伤亡数据罕见飙高之后,当局迅即采取各种新措施和加强监管,如今情况已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其实只是恢复到与前年约略相等的水平。去年全年的工伤死亡人数达到43人,比2023年的36人多出19%,将近半数的死亡个案发生在建筑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包括建筑、制造,以及运输与仓储业在内的几个传统的高危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率依然高居榜首。

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固然有令人感到些许宽慰之处,却没有丝毫松懈的余地。我们也须注意到,下半年的确切数字仍然是个未知数,要达到推算的目标,各个高危行业尤其得提高警惕,加倍努力。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杨益财指出,工会特别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行业的事故居高不下,二是建筑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事故太多。他认为,交通行业应关注过劳问题、安全驾驶和车辆维修。建筑业的中小企业则必须更加注重安全培训、明确监督,并采用适当的工具建立安全文化。

建筑业是须要特别关注的行业,因为它雇用的客工特别多,很多主承包商也往往采用分包的做法,分包商可能又再分包给更小的承包商,因此也就可能出现在工人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上素质不一的问题。一些财力不足的小承包商可能忽视安全,如让一个工人独自进行危险的工事。但要加强中小企业的安全意识并不容易,须要劳资政三方集思广益,想出更好的对策。

我国的各大人力密集行业聘用大量客工,这些客工一般来自生活较贫困地区,缺乏在现代化环境工作的经验,对工作场所感到陌生,也可能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这或许是导致这些行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聘用客工的雇主应意识到,对这些员工的安全负有极大的责任,基本的安全培训绝不可少。与此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迥异,安全风险也不同,因此,制定符合行业需要的针对性安全守则也应属必要。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指出,接下来必须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客工的工作效率和加强安全培训,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更好地关心他们的福祉。他认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客工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身处工地,最容易发现安全隐患。此外也须想办法让他们懂得安全问题马虎不得,并且要能够及时上报。

我国各行业的企业安全文化还有待提高,虽然某些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但关键因素还是在人。属于弱势群体的客工,生命同样可贵,保护他们的权益,是新加坡建立包容社会价值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接下来有好些浩大工程,如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和樟宜东的发展,都需要大量客工,长远来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难以摆脱对客工的依赖,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塑因此也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