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卫生部支持的专科认证委员会从11月开始,将家庭医学列为我国第36个专科,这除了是对广大家庭医生的专业肯定,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家庭医生是我国医疗领域分布很广的类别,接触的病人也最多,是医疗体系的第一线人员,肯定他们的贡献,进一步提升专业训练和认证,理所当然。
第一批受邀申请家庭专科认证的,是获得全科医学院士资格的逾200名家庭医生,按专科认证委员会的标准,他们经过严格的进一步培训后,具备高级临床能力,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在老龄化的社区提供医学照护,包括处理比较复杂的病况。
在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比率提高的未来社会,本地公私立医疗机构超过2500名注册家庭医生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家庭医生不再是过去一般人印象中只处理感冒发烧等基本的治疗,或为上班族开病假单,他们也肩负第一线卫生的防护责任,我国过去从沙斯到冠病等疫情的经历,都可以证明家庭医生的筛查与通报角色功不可没,在大流行病袭击时,他们对守住医疗体系的稳固,更表现出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我们明年就将踏入超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的公民将占21%或更多,到2030年更是每四个公民就有一个年龄达65岁或以上。虽然多年来政府陆续开展各种着重于保持国人健康的计划,从饮食控糖到鼓励步行,但老年医学的特点是多重的复杂性和非典型的叠加,更可能涉及隐蔽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超越一般家庭医生的训练。越来越多社区诊所可见年长者排队等候的情况,说明接受过更多培训的家庭医生,对社区医疗照顾的重要性,也因此,提升对这些家庭医生专科地位的认证,有助于增强民众的认同度和对社区医疗水平的信心。
随着专业地位的提升,估计接下来会有更多在第一线守护年长者健康的家庭医生取得专科认证资格,他们比一般门诊家庭医生更需要耐心和判断力,也必须协调社区内的多学科医疗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多元的医疗咨询角色。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评论这项提升专科的宣布时指出,政府正将医疗体系的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的基层医疗,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管理与预防为主。因此,加强越来越多的老年病患对基层医疗体系的信心,提高基层家庭医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能在管理民众健康的同时也能建立信赖关系,对于减轻医院和整个医疗体系的负担,具有长远意义。
从医学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民众最担心的是,随着家庭医生地位的提高,诊费会不会也跟着水涨船高?涨价情况是否不可避免、会来得多快?这尤其可能加剧医疗保险不足的基层民众日常看诊的负担。
在大多数家庭医生仍未晋升专科的时候,这一涨价现象估计无须过于担心,但往后的情况应该让民众有心理准备。低收入和老年人在目前的体制下有一定的补助或优惠措施,但今后诊费若上升,夹心阶层的处境应该受到足够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零工经济就业者。
新加坡医疗体系在世界多项排名中都名列前茅,一个主要原因是能提前规划,因应趋势,而且服务体系完善。提升家庭医生至专科地位,符合国际趋势,也肯定能切合我国社会未来的基层医疗需求。但现代人知识水平提升,网络时代专业知识取得也更容易,人们对医生在专业知识和服务态度方面的期待也会提高。因此,家庭医生的责任也会更重,他们必须不断自修,在市场的竞争中保持对社区病患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更多的疾病能在社区处理,而无须到更大的医院去,则可能在总体上提升我国的医疗效益且控制医疗成本。
民众对医疗服务的期待,包括医疗服务的品质,也包括收费标准,以及是否有足够的选择。如果未来专科家庭医生的诊费能够保持在基层民众可负担的水平,以此完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那将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