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航局11月10日宣布,从明年4月1日起,在售票阶段征收可持续航空燃料(简称SAF)附加费,根据飞行距离和舱等,旅客须多付1元至41元6角不等的附加费,以支持航空业减碳转型。这让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征收SAF附加费的国家。这显示,新加坡认真看待气候变化的威胁,所以竭尽所能投入其中。
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30)同一天于巴西贝伦开幕之际宣布新收费,反映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小岛国新加坡,为推进全球减碳所做的努力。SAF附加费意在推进航空业能源结构转型,从传统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SAF附加费仅是千里之行的一步,但却展现新加坡积极配合全球努力的态度。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发表2025财政年预算案声明时就宣布,政府将为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再注入50亿元,使总额增至100亿元,以确保建设海岸防护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可持续。气候变化对于新加坡而言是切身的威胁,根据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预测,到了210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新加坡海平面上升高达1米。若同时遇上极端涨潮和风暴潮,甚至可能上涨四五米,足以淹没我国三分之一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对于小岛国无疑是攸关存亡的课题,因此政府才制定百亿元大计,未雨绸缪。这凸显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上,新加坡绝对不是看客,而是利益攸关方。
然而,全球能源转型是一项长期且昂贵的工程,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数百年累积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绝大多数建立在已经发展得高度成熟,价格相对廉价的化石燃料之上,在可再生能源取得经济效益之前,全然翻新的代价难以想象。有研究指出,若要实现2050年零排放的目标,全球每年须投入3万亿美元至9万亿美元。改善人类福祉的世界经济增长,仰赖化石燃料。能源结构转型所增加的成本,首先必然冲击各国的弱势群体。欧洲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导致冬季没钱供暖的年长退休人士在家冻死。SAF附加费同样会让弱势群体受到较大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会如何影响生活费,这个课题也值得长期关注。
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概念表明,任何选择都不能不考虑代价。应对气候变化有必要,但也须避免意识形态化。西方一种极端环保理念认为,为了保护地球须不惜代价,甚至视人类活动为地球的癌细胞。这种反人类的思想必须予以谴责。英国“反抗灭绝”运动采取激进手段,到处打乱公共秩序,试图借此呼唤气候行动,就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为了人类可以世世代代平安地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需要保护地球,但保护地球的前提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存续,不能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须指出,根据经济学的公地悲剧概念,类似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努力,小国的贡献再怎么积极也是杯水车薪。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责任,大国尤其责无旁贷。这当然不防止新加坡尽一己之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面对现实,不能抱持不切实际的想法。无论如何,类似SAF附加费、推广太阳能发电、推动亚细安清洁能源合作等,都是新加坡具体的贡献。
随着全球民粹主义兴起的反弹,气候变化课题政治化的程度更为尖锐。因此,如何避免这个重大课题遭意识形态绑架,或由于政治争议而失焦,成为新的挑战。新加坡在COP30召开之际,成为全球首个征收SAF附加费的国家,展现的是一种树立榜样的姿态。这是新加坡一贯的国际责任感的展现,也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未来世代所做出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清醒意识到所能付出的边界,确保机会成本的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