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黄循财总理主持正式成立仪式的传染病管理局,是我国防治传染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新法定机构,形同指挥中心,能协调各单位的防范和抗疫工作,更有效地应对各种传染病以及大流行病危机。
传染病管理局其实从今年4月1日起就已开始运营。政府在2023年3月发表《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后,就已宣布会借鉴应对冠病疫情经验,设立传染病管理局,以整合卫生部、国家传染病中心和保健促进局的公共卫生、科研专业、运营与政策能力,以及检测和分析的技能与系统,致力以更协调的方式应对流行病,并为防御未来的大流行病做准备。计划很快付诸行动。
传染病管理局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法定机构,象征我国防疫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提升。政府在2003年沙斯风暴后就已意识到,有必要设立一个现代化的专属医疗机构来应付各种传染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国家传染病中心。中心在2019年全面投入运作,不想就赶上了冠病,并在抗疫过程中发挥极大的功用。
冠病大流行让全世界猝不及防,也应对失措,从2019年至今已造成700多万人死亡,染病者则超过7亿,各国因经济突然全面瘫痪所蒙受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这次惨痛的经验必须吸取,虽然有些国家如美国仍然采取漠然的态度,甚至有许多人怀疑疫苗的有效性。新加坡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截然不同,因此才有白皮书的出炉以及传染病管理局的设立。
黄总理以“买保险”比喻成立传染病管理局的重要。他强调,为大流行病做准备,就像是为未来的危机买保险,而买保险总是有成本。在风平浪静时,人们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保险,但一旦危机来袭,人们则会问“为什么没有买足够的保险”。未雨绸缪,这是我们的治国哲学,没有人知道下一个大流行病或严重的传染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由于人类与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密,世界交通越来越发达,一般的共识是,下一个大流行病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做好防范工作是必要的。
现在回想冠病肆虐三年,相信许多人仍然心有余悸,虽然有了沙斯来袭的经验,也随即做了相关的防疫准备,但冠病的传染性和杀伤力,仍然超出大家的想象。所幸政府采取果断的阻断措施,动用巨额国家储备金应急,冠病疫苗也比往常更快面世,疫情受控,经济活动才得以逐渐恢复运作。因此,相信多数人都会同意,我们必须为未来“买保险”。
黄总理列举管理局的三大重点任务:深化传染病相关的国际合作、更新我国的大流行病应对计划,以及建立和维持公众信任。三者可谓环环相扣,大流行病一旦暴发,必然影响全球,有了冠病使全球供应链几乎陷于瘫痪的经验,加大和深化应对传染病的国际合作殊为重要。作为国家级的传染病管控机构,不时更新大流行病应对计划则是分内之事。
各国抗疫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建立和维持公众信任至关重要。我国是冠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抗疫经验说明,相信科学,信赖卫生科学专家的判断和推荐举措非常重要。这是民众对科学和专家的信任,也是人民对政府的高度信任。因为有了这种信任,大家都能遵循政府出台的抗疫措施和规定,之后也踊跃接种疫苗,成为抗疫相对成功的例子。反观其他一些国家,因为出现各种阴谋论、怀疑论,导致抗疫工作不仅受到莫大的干扰,也被高度政治化,因而也大大影响抗疫的成效。
传染病管理局肩负三大任务,可谓任重道远。毫无疑问,这须要国家投入更多资源,这种投入是在未来更好应付大流行病来袭的最佳防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