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更好地解释区别对待疫苗接种者的做法

政府提出区别对待已接种和未接种冠病疫苗人士的措施。(陈来福摄)
政府提出区别对待已接种和未接种冠病疫苗人士的措施。(陈来福摄)

字体大小:

政府提出区别对待已接种和未接种冠病疫苗人士的措施,起初为二五条例,即完成接种者能五人一组堂食,未接种者只能最多两人一组。随着我国疫情恶化,进入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当局暂不放宽限制。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日前说,将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中期检讨后放宽某些措施,这些放宽将只限于已接种疫苗的人士。

这个说法引起一些不满,包括有人在网上请愿,要求政府不要“歧视”未接种疫苗的新加坡人。此外,一些已接种人士也发出反对声音,他们认为此做法不公平,尽管他们并不反对接种疫苗。

我觉得政府应当更好地解释区别对待背后的意义。目前,这些区分措施确实被人理解为用来惩罚那些选择不接种的人。既然不强制接种,接种与否就是个人选择,这些区别对待就会被视为一种间接逼迫。

我不认为那是政府的意图。

就如战场是战争的前线,在对抗疫情时,那些高风险场所如餐馆堂食、健身房等就是前线,疫苗就是防弹衣。

基本上,未接种疫苗者比较不受保护,环境对他们来说相对危险,特别是高风险场所。阻止未接种者到某些地方,正是要降低他们的风险。

其实,政府大可不管。正如卫生部长王乙康所说,政府大可开放,任由所有人自由行动,但那必将导致确诊人数上升。这当中又以未接种者的风险最高,他们一旦染病,可能恶化成重症,而须住进加护病房,甚至死亡。因此,当局必须尽全力保护那些风险较高的未接种者,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限制他们的行动。

因此,区别对待并非要“惩罚”那些选择不接种疫苗的人。

有议员在国会问卫生部长,居民要如何证明自己出于某些不可控因素而不接种疫苗。

不幸的是,那些不能接种疫苗的人也必须受到限制,因为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不接种疫苗,都将成为易感高风险群。

当局应更好地阐述区别的意义和背后的逻辑,是非常间接的,尽量消除误解。

除此之外,这些区别对待若付诸实行,也不是永久的事。正如以上所提到的,其意义在于保护没接种者。这种保护只在过渡期有用,当其他人陆续接种后,接种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后,那些未接种者会因为群体免疫而受到保护。王乙康在国会曾提到,最终我们将不需要任何区别对待。我认为他可重申这一点,让公众更好地了解。

总体而言,政府的抗疫工作做得好。区别对待措施具有分裂性,若只因同公众沟通不足而被误解,是很可惜的。现在,新加坡要做抗疫的最后冲刺,进入地方性流行病的阶段,我们也就能渐渐回到正常生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