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持续不断的上涨,是世界各个大城市普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资金流动性泛滥及低利率的时代,资产价格一直走高,给政府及一般人,特别是尚未拥有资产的年轻人,带来无法“上车”的焦虑。
房地产及医疗,是两个市场经济无法完美解决的行业,它们不像一般的消费品,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解决。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当市场有更多玩家入场时,首先是土地市场的竞争会加剧,导致土地价格上涨,甚至出现“面粉比面包更贵”的现象。这导致市场的悖论,即越多竞争,房价就越高。
政府能不能通过限制地价来制止房价的上涨呢?答案是不能。因为一块土地的价格,不是政府官员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就可以确定的。退一步来说,就算政府可以制定土地价格,那又该如何把土地分配给开发商呢?
我们实行了买方及卖方的限制措施,包括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及卖方印花税(SSD),以及各种贷款限制,通过提高购房成本及短期内卖房成本,来抑制投机及投资需求,仅保留措施帮助首次购房者。但几年下来,房价仍然不断上涨。
追根究底,这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一个项目在推盘时,会有数以千计的潜在客户来看房,一对几千,那当然是开发商占上风;也难怪开放商敢于高价竞标土地。
如果我们改变土地投标制度,不再只是土地价高者得,而是承诺最高房价低者得呢?就是把房价的市场化竞争,提前到土地投标的阶段,也只有在这个阶段,开发商的议价能力是最低的。
这样的一个制度,本质上仍然是市场化的,因为对土地的定价,以及最高房价的承诺,都是由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的,不须要政府官员来拍脑袋决定。并且,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毕竟只有最具成本优势的开发商,才能在最低毛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净利润。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尚须大家集思广益来确定细节。比如,住宅的装修成本也必然要考虑进来,要不然开发商就没有动力去推精装修的项目了,因为这会提高房价导致它无法赢得土地的竞标。
另外,在土地投标阶段就要求开发商承诺售价顶限,也有助于开发商快速推盘,因为时间拖的越久,它的持有成本就会更高。反正它也享受不到捂盘不卖等待房价上涨的好处。
希望通过这样的土地投标制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来制衡房价持续不断的上涨,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