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学习华文必须全力以赴

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英语已经取代华语,成为国人家中最常用的语言,这对学生学习华文是不利的。(档案照)
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英语已经取代华语,成为国人家中最常用的语言,这对学生学习华文是不利的。(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过去几年,教育部在华文学习的课题上,强调“乐学”。理念虽好,但这个“乐”字多少给人带来误解,以为华文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习,就会取得效果。

其实,华文和其他科目一样,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没用功学习,无法打好坚实的基础。须知任何灵活的教学法,只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

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借助科技,生动地指导学生个别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等。学生必须切切实实地练习,才能把字写得正确;之后还得不断复习,才能记牢。至于学习构词、搭配、造句、作文等,更要加倍努力。只有在克服困难,学习有成时,才会感受到苦尽甘来的乐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久前,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在“多元文化对话会”上说:“英语采用拼音文字,只要掌握26个字母就能用它们组词造句,读起来也相对简单;学华语要从大量认字开始,识字率不到位就很难阅读和沟通。”据此,她举例说,本地小学生有很多能够看懂英文童书《哈利波特》,但所掌握的汉字却不足以看懂同一本书的华文版。沈颖中英兼通,这番话是经验之谈。

华文和英文都是重要学科,而华文比英文难学,学生自然应该多下苦功;对华族学生而言,华文是母语,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时就更应该全力以赴。

目前,作文是学生最弱的项目。教师一般的做法是指导学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再根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结果等细节描述一件事的经过。

此外,有些老师要求学生背好词好句,甚至一段文字,以备套用。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教师必须先把文本解释清楚,避免学生囫囵吞枣,弄巧反拙。笔者就看过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她穿了一件天衣无缝的衣服,像仙女一样美丽!”很明显的,学生不懂天衣无缝的正确用法,只是望文生义,生搬硬塞。

如果学生有能力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加上一些成语、谚语、名言的点缀,犹如锦上添花,可以增加文采,加强说服力。当然,这和课外阅读离不开关系。市面上课外书汗牛充栋,学生读不懂华文版的《哈利波特》,还有其他合适的书可供选择。

现行小学华文课本里有几篇改写自中国古典名著的课文,如《美猴王孙悟空》《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甚受学生欢迎。倘若能够找到文字浅白的节选本,学生相信会喜欢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塞翁失马》《自相矛盾》等,既蕴含价值观,又有趣味性。只要文字合乎学生程度,都是极佳的阅读材料。假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效果必然显著。

自1987年以来,学校采用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科目,只剩下华文和道德教育。缺乏其他科目的“支援”,学生学习华文往往事倍功半。

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英语已经取代华语,成为国人家中最常用的语言,这对学生学习华文是不利的。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华文,家长或许应该作出明智的抉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