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关注独居老人

本地一个组屋单位居住的年长者。(档案照)
本地一个组屋单位居住的年长者。(档案照)

字体大小:

今年7月初,89岁的母亲不小心在客厅跌坐在地上再往后仰,我们赶紧冲上前扶她。母亲吓坏了,脸色发白,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这一跌,母亲卧床一个月。我担起看护大任,24小时照顾她。我第一次学习更换成年人纸尿片,帮母亲抹身,喂她吃饭喝水。

母亲伤到了脊椎骨,开始时无法翻身,她非常沮丧,认为自己这样躺着,对子女是一个负担。我一直安慰她,说只要躺两个星期,骨头恢复了,就可以走路了。其实这是缓兵之计,我也不确定她何时会康复。

两个星期过去了,母亲还不能下床走路,她又开始说负面的话,我继续安慰她。在这期间,我们带她去看医生,照X光,看中医针灸、吃药等等。如此过了一个月又三个星期,母亲终于可以下床走路,虽然背还是会疼,但行动俐落许多,我们总算放下心头大石。

这件事让我开始思考,母亲会康复,是因为有子女在身边照顾,那些独居的老人怎么办呢?他们如果有一天不慎在家跌倒,有谁会知道?那些老人可能弱得或痛得无法起身,只能趴在地上或床上等人救。

我家对面的三房式组屋有个60多岁的男住户,有一个女儿,已经结婚搬出去。我建议他出租多余的房间,万一他在家里发生什么事,至少有人会发现和伸出援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近邻更不比同住。现在家家户户大门深锁,邻居也不知道隔壁发生什么事,除非屋里传出呼救声。

最近这几年在报章上读到越来越多独居老人死在屋里,直到尸体发臭才被发现的新闻。政府部门和民间团队是否可以为独居老人做些什么?能不能推出有深度的关怀计划,让他们能度过美好、温馨、安心的晚年生活?

我比较鼓励子女和老年父母同住,这样能互相照顾。不过,若有其他原因必须分开住,子女必须为父母考虑,怎么做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安排。政府部门可以配合民间团体或基层领袖,了解一个住宅区或一座组屋里,有多少独居老人。义工可以上门访问,了解他们的状况和需要,再看看如何制定政策或计划来帮助他们。

就好像今年4月,我们收到当局寄给母亲的信,鼓励她打疫苗。过了一天,就有两个义工上门问我们有没有收到信,他们想向母亲讲解打疫苗的好处。我们说已经为母亲预约打疫苗的日期。预约第二剂的时候,也有两个义工上门询问。

我觉得政府这方面做得非常有效,群策群力帮助老人,鼓励他们打疫苗。当局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上门对独居老人做调查,看看如何帮助他们。

如果老人跌倒,要在家静养,需要看护,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他们动用部分公积金保健户头的钱来雇看护?就像我母亲跌倒后,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康复;假如是独居老人,谁去看护他们呢?

老人曾经为国家奉献,现在他们成为弱势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关心他们。新加坡人口逐步老龄化已是事实,我们如果能制定符合老年人需要的政策,对他们是一大福音。以后我们老了,也能享有这些政策的好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