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华文学习与应用互为因果

作者认为,在现有的本地学校教育中,要解决学子学习华文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改变学校华文课本的实用性,加入中国古代与现代文明的内容。(图/pixabay)
作者认为,在现有的本地学校教育中,要解决学子学习华文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改变学校华文课本的实用性,加入中国古代与现代文明的内容。(图/pixabay)

字体大小:

我是早年的华校生,当年学习英文难,但从不觉得华文学习有困难;反观今日学子,情况恰恰相反,华文学习勉强又难为。

同样的两种语文,怎么会在不同时代,学习情况却完全相反?显然是因当年我的学校媒介语言环境是华文,不同于今日全国一致的英文语境所使然。

当年华校的学校科目无论文理工商,讲授作业都是华文。浸濡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中,根本没有学习华文的问题。所谓“华文”科目的课本,即使是小学,也没有今天停滞不前的生字文法的艰涩,而是开启了丰富的中国古代与现代文明的内容。

放眼马国民间尚存的华文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来到本地以英文英语为主的大环境谋生,他们的华文游刃有余,有别于本地土生土长的新一代。

曾遇到不谙华文却偏爱中国文物的收藏人士,为了个人收藏兴趣,对华文孜孜不倦。本地新一代如果在南洋理工大学选修以华文授课的中医课程,几年毕业后也不会再感觉到对华文原有的生涩。

我当年华校同学的社交群组中,毕业后多年不再使用华文的同学,有些显然觉得用英文沟通会更贴切达意;但若要坚持华文,他们还是能够轻易重现华校生的本色。

因此,语文学习本身并不难,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实用空间,学习与应用,互为因果。学生时期打下的语文基础,一生受用。这一基础也是让学生在课余或日后,在弹指间开启广大现代中文视听世界,继续与华文华语共处的钥匙。

个人认为,在现有的本地学校教育中,要解决学子学习华文的问题,唯一出路就是改变学校华文课本的实用性,加入中国古代与现代文明的内容。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明之旅中,潜移默化地加强语文的掌握能力,无须生吞活剥。华文课本的内容,也可成为家中父母孩子以华语沟通,源源不断的共同话题。

中小学的华文课程,不应该再单调的为了增加词汇与认识语法,也不应该有“高级”“普通”的分别,而是一个以华文为媒介的华族传统的通识科目。

本地华文的学习是为了华族文化的传承,也为了能与崛起的东方大国交流。在学校华文课本中加入中国古今史地文哲的元素,不但可强化并让语文的学习添精彩,还能汲取华族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生活养分,力收一箭双雕之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