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早已不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大众,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现在可以在电视、电脑和手机上无远弗届地观看其他国家地区的电视新闻和各种节目。例如台湾的许多电视新闻台,已经把24小时直播带入YouTube,因此习惯观看华语节目的本地观众也能轻易触及。同样,其他国家地区和其他语言的电视节目,也会成为本地不同族群的消息或娱乐来源。

然而看了以吸引眼球为号召的电视新闻或政论性节目,如何判断其内容,就变成是对本地观众的考验。例如,节目整体上是否尽力维持客观立场?个别发表意见者在谈论各种话题时,有没有做到合理合情?哪些是趋向误导性的内容?哪些是带有当地政治目的的激烈言语?哪些专业话题被政治化或符号化了?哪些表述又是夸张甚至失实的?

鉴定外地电视节目内容和判断外地网络应用上载的新闻或文章一样不容易,本地人如何避免被带风向去认同一些事物或理念,尤其是涉及我国的情况,身为海外受众的我们须要更留点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