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社会每逢农历新年,都是年轻人又爱又恨的日子,收红包固然快乐,但长辈的各种“关心”:“做什么工?赚多少?”“为什么还未结婚?”“会生孩子吗?”又确令后辈患上“拜年恐惧症”。
将心比心,在一大班亲友面前揭隐私想法,很不妥当。明明是亲戚,理应相互了解,却问长问短,不免感觉尴尬冒犯。
想糊弄过去吗?会被审犯人式追问;正面回答吗?就被七嘴八舌的意见淹没,教训你要如何做有“钱”途的工、要结婚、多生几个养儿防老。
在长辈的角度,当然是出自关心、指引,但在后辈心中就像压迫。时代改变,太多难言之隐,又敌不过众口,只好没趣闭嘴默默承受。
据知港台等地近年有些后辈受不了就反唇相讥,问长辈隐私,例如为何年长却无成就、为何还未退休等等,搞到场面尴尬,此后不相往来。
幸好新加坡还较和谐中庸,这种现象不多见。其实要得体地关心,方法有三:一、语言技巧:避免单刀直入,或追问,点到为止问近况、展望、理想,就能深入了解又不致尴尬;二、如果真的相互关心,大可日常透过社交媒体,保持联络;三、随着与病毒共存,不妨间中多点家族互动,了解更深。这样长期维系,既可凝聚家族关系,也可避免一年一度的尴尬。
